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卫风
释义
卫风

《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有10首诗。由于“邶风”、“鄘风”中的民歌均属卫国的民歌,有时又以“卫风”作为邶、鄘、卫的总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前544)记载吴公子季札到鲁国参观周乐时,季札就把邶、鄘、卫合称为卫风。襄公三十一年,卫北宫文子引《邶风》也称其为卫诗。这说明春秋时代人们就把“卫风”当作邶、鄘、卫的总名。“邶风”19篇,“鄘风”10篇,加上“卫风”10篇,共39篇。

卫地包括殷都朝歌及其周围之地。周武王灭纣以后,分其地为三,即邶、鄘、卫。邶在朝歌之北,鄘处朝歌之东,卫居朝歌之南。周公平定武庚、管叔等的叛乱后,将殷都周围地区及殷民7族分封给武王之弟康叔,这就是卫国立国之始,并成为当时的大国之一。由于殷都是武丁始迁之地,经过数百年的建设,成为当时经济发达的大都会,这些经济文化对建都于朝歌的卫国文化有巨大影响,使卫国以音乐著称于世。卫国的风诗之所以约占《诗经》同类诗的四分之一,同殷商“新声靡乐”和商业发展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卫风多反抗之音,人民经常用诗来揭露贵族统治阶级的罪行和丑恶面目;卫风还多反映妇女命运的作品,当时妇女的爱情理想、他们的遭遇和不平,在诗中都有真切的反映;卫风中还出现了中国第一位知名女诗人许穆夫人。

卫风中可考而最早的诗是歌颂卫武公的《淇奥》,约作于春秋初。最晚的诗是狄灭卫不久许穆夫人作的《载驰》和美卫文公的《定之方中》。这样看,卫风大约是春秋初至卫文公元年(前659)间的作品。

胥惠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3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7: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