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二南
释义
二南

《诗经》十五国风中《周南》、《召南》两部分的合称。对于产生“二南”诗的时间、地域,对于“南”字的具体含意,古今治《诗经》的学者分歧甚大。关于周、召,郑玄《诗谱》以为是“岐山之阳地名”。周文王自周迁丰后,以岐山之地分给周公旦、召公奭为采邑。周武王定天下以后,为“观民风俗”,“陈诵诸国之诗”,得圣人之化的诗称作《周南》,得贤人之教的诗称作《召南》,表示“德教自岐而行于南国也”。《毛诗序》以为,“南,言化自北而南也”。朱熹《诗集传》以为,“南,南方诸侯之国”,《周南》之诗是“得之国中者,杂以南国之诗”,《召南》之诗是“得之南国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鲁说》,以为“古之周南,即今之洛阳”,引《韩说》,以为召南在“南郡南阳之间”。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周和召都是地名,都在岐山之阳,周武王得天下后,封姬旦于周,封姬奭于召。所谓南,是周和召以南之地,其地最广,及于江汉之间。诗歌采自周、召之南,故称作《周南》、《召南》。现代治《诗经》者,关于《周南》、《召南》的说法,大体本于方玉润。当然也有例外:郭沫若《甲骨文研究·释南》以为南本是一种乐器,后来变为曲调名称;张西堂《诗经六论》也说南是因乐器而得名的一种曲调。从《周南》《召南》诗歌中涉及到的地名看,二南产生的地域,北限当在黄河,南限则在长江、汉水流域,大体上包括有今天的河南临汝、南阳,湖北的襄阳、宜昌、江陵一带。

二南诗产生的时间,郑玄以为是周文王时,朱熹以为周公辅佐周王时,为制礼作乐,“乃采文王之世风化所及民俗之诗”。王先谦以为“或当时采自风谣,或后世追述往事”。《周南》是归美文王,《召南》则兼美召伯。郑、朱、王3人均以为二南诗产生于周初。从二南诗歌所涉及到的史事和成熟的写作技巧来分析,现代治《诗经》者一般认为是西周末东周初的作品。

《周南》11篇,《召南》14篇,二南共25篇。《毛诗序》、《郑笺》、《诗集传》都注意到了二南诗多所谓的后妃、夫人之诗。二南诗的作者,确实以妇女为多,诗歌反映了她们的劳动、恋爱、思夫、回娘家等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此外,二南中还有一些祝贺婚姻、祝贺多子的诗,二南是南方的诗,它受南音的影响最深,但另一方面。它给予南音的影响也最深。

周东晖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1-5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2: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