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清照 |
释义 | 李清照 (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李格非之女。自幼有文才,建中靖国初,年十八,嫁与太学生赵明诚,婚后夫妻感情甚笃,明诚喜收藏金石碑刻﹑法帖字画,二人常质衣物市之,相对展玩,考证校勘,以此为乐。崇宁元年,李格非入元祐党籍,明诚之父赵挺之升为宰相,李清照欲救其父,献诗于挺之,有“炙手可热心可寒”之语。大观元年,赵挺之卒于京师,蔡京对其忌恨已久,遂追夺其官职,明诚也屏居乡里十年。宣和三年,明诚起知莱州,任满,改淄州。政简事少,夫妻仍以考证校勘金石碑铭为乐事,共作《金石录》。靖康二年春,明诚往金陵奔母丧。建炎二年,起复知江宁府,遂携大部分文物赴任。三年,改知湖州,途中感暑热疾作,没于途中。李清照既葬明诚,流寓于浙东,辗转于洪﹑台﹑越诸州间。绍兴二年,至临安,时年已五十一,尝再适张汝舟,未几即离异(《云麓漫抄》卷一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八)。四年,寓居于金华。卒年七十馀。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作词。《萍洲可谈》云:“本朝妇女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卷中)现存诗不多,却几乎篇篇均为佳作。古体《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吟咏唐代史实,表达对现实危机的忧虑,周密称“非深有思致者不能道之”(《清波杂志》卷八)。《夏日绝句》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句,明钟惺以为“嵚崎历落,出人想外,殊不屑为儿女语”;《婺州八咏楼》诗,钟惺亦谓“藏气深浑,涵意雅正,感慨中真有一段不平”(《名媛诗归》卷一八)。李清照文章笔力劲健,其《打马赋》虽为游戏之作,然而也意气豪迈,措词典雅(《赋话》卷五)。《金石录后序》叙述她与亡夫共同生活时的快乐,哀痛其英年早逝,叙事与抒情兼融,悲痛愤懑之情溢于言表,清李慈铭称赏此文“叙致错综,笔墨疏秀,萧然出町畦之外”,“宋以后闺阁之文,此为观止”(《越缦堂读书记》卷九)。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主要还是词评论及创作。她所作的《词论》,历评北宋词人,多中肯綮,力主词“别是一家”,要求词须保持其音乐特性,表达了她对词创作的真知灼见,在词学批评史上颇具影响。她的词随时代﹑命运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两种不同的风格。南渡前所作词,多写自然风光和离愁别恨,真实地反映了她少女时代的生活与思想情感。《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表达青年女子的思春之情,以“绿肥红瘦”这样艳丽的词句描绘春日的繁花茂叶,烘托自己的淡淡哀思,“委曲精工,含蓄无穷之意焉”(《草堂诗馀别录》)。《凤凰台上忆吹箫》词以“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三句,淋漓尽致地表现闺中女子的离别心情,陈廷焯极称“此种笔墨,不减耆卿﹑叔原,而清俊疏朗过之”,“婉转曲折,煞是妙绝,笔致绝佳,馀韵尤胜”(《云韶集》卷一○)。其馀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醉花阴》),都以青年女性独具的敏感与细腻,表达了作家的情趣,格外真切动人,成为千载传诵的佳作。北宋灭亡后,她身经家国破亡之痛,其词主要抒发伤时怀旧悼亡之情,风格也变得低沉凄凉。像《永遇乐》词的“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武陵春》词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看似平淡的话语,表达了她遭遇巨大变故之后的悲痛伤感之情,张端义云“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贵耳集》卷上)。《声声慢》(寻寻觅觅)词创造性地连用十四个叠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悲哀,历来为人所爱赏,罗大经称“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鹤林玉露》乙编卷六),清万树则称“此遒逸之气,如生龙活虎,非描塑可拟。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词律》卷一○)。从总体上看,李清照的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她往往通过三言两语,或用一个动作﹑细节,即能准确表达出复杂微妙的情思。她擅长从日常起居活动中提炼生活细节,来表现符合其独特身份的心态情感,也长于描绘心理活动的曲折变化,感情细腻而又真实。其词语言清新平易而内蕴丰富,形成了独特的“易安体”,在词史上别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著有《易安居士集》七卷﹑《易安词》六卷(《宋史·艺文志》七),均已失传。现存诗文词集皆为后人所辑,四印斋本《漱玉词》为一卷,李文䄎编《漱玉集》辑录多达五卷,但其中有膺品。赵万里《辑校宋金元词》收其词六十首。今人整理本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齐鲁书社1981年出版的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全宋诗》卷一六○二录其诗一卷。《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五十馀首。《全宋词补辑》录其词一首。《全宋文》卷三七九九收有其文。事迹见俞正燮《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王仲闻《李清照事迹编年》(《李清照集校注》附录)。(曾枣庄﹑王兆鹏)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