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李光
释义
李光

(1078——1159)字泰发,越州上虞(今属浙江)人。崇宁五年进士。调开化令,有政声。知常熟县,朱勔父仗势暴横,李光械治其家僮。改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师事刘安世,又与李纲定交。除太常博士﹑迁司封,召对,首论士大夫谀佞成风之弊,王黼恶之,令部注知阳朔县。召为司勋员外郎﹑符宝郎。靖康元年,擢右司谏,迁侍御史,力主抗击金军,反对割三镇之地,又屡请出兵援太原。高宗即位,知江州。建炎三年,改知宣州,徙临安府。绍兴元年,擢吏部侍郎,兼户部侍郎,迁吏部尚书。旋任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与时相论事不合,落职奉祠,后起复,历知湖﹑洪﹑台﹑温诸州,复为吏部尚书。八年,宋金和议将成,秦桧欲借李光名押榜以息异议,除参知政事。及秦桧撤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光极言和不可恃,备不可撤,面折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九年落职奉祠(《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五)。十一年,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琼州。二十年,又以与胡铨诗赋倡和,谤讪朝政,移昌化军。秦桧死,得自便。二十九年卒,年八十二。孝宗即位,追复资政殿学士,谥庄简。李光为南宋初名臣,忠义激发,英伟刚毅,不畏权倖,其奏疏论议往往剀切详明,义正辞严,如其为人,现存《乞开言路札子》﹑《论梁师成札子》﹑《论国事札子》﹑《论三镇亲王札子》,均为这类文章。后来他贬居海南,与同贬海南的赵鼎﹑胡铨等诗词唱和,诗词多描写岭南风光以及抒写遭受贬斥的情绪,也表现得节概凛然。《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志谐音雅,婉丽多姿,大抵皆托兴深长”(卷一五六),像《越州双雁道中》﹑《晚晴》﹑《予得罪南迁,朝廷枢密院准备差遣张君伴送凡八十日,予嘉其勤,于其行也作诗送之》﹑《秋夜有怀》等诗都意气奋发,而无低沉哀怨之态。其词步武苏轼,“虽处厄穷患难,而浩然自得,无一怨尤不平之语,则非东坡所及焉”(李慈铭《南宋四名臣词序》)。如《水调歌头》(独步长桥上)﹑《渔家傲》(海外无寒花发早),吟咏岭南风物,表现自己处逆境而恬淡旷达的心态,也“深微浑雄而情独多”(同上书)。著有文集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七),原本于明代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佚诗文,重编为《庄简集》十八卷。清人王鹏运刻《南宋四名臣词》收有李光词,刊入《四印斋所刻词》。《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十四首。《全宋诗》卷一四二一至一四二八录其诗八卷。《全宋文》卷三三○六至三三一八收其文十三卷。事迹见《宋史》卷三六三本传。今人姜亮夫撰有《李泰发疑年考》。(王兆鹏)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8: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