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伯元 |
释义 | 李伯元 (1867—1906)名宝嘉,又名宝凯,以字行,别署南亭亭长﹑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江苏武进人。父翼辰(申之),二十七岁卒。李伯元时年六岁,由堂伯父李翼清(念仔)抚养。翼清历官山东肥城和胶州等县知县﹑兖州同知﹑东昌知府﹑山东候补道,伯元及其母﹑姊随侍任所。光绪十八年(1892)翼清辞官归里,伯元一家亦随返故乡。不久,伯元以第一名考中秀才。光绪二十年翼清去世,伯元一家失去接济。伯元为养家计,于光绪二十二年前往上海,先后创办《指南报》(1896年)﹑《游戏报》(1897年)﹑《海上繁华报》(1901年),是近代小报的奠基者之一。光绪二十七年清廷开经济特科,李伯元被侍郎曾慕涛举荐,婉辞不应,时论有“征君”之誉。光绪二十九年应商务印书馆之聘,主编《绣像小说》杂志,为清末四大小说杂志之一。以劳累过度,又有烟癖,以致壮年而卒,年仅四十岁。 李伯元工诗﹑文﹑书﹑画﹑篆刻,而以小说成就最大,与吴趼人﹑刘鹗﹑曾朴并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作家。各类著作有十余种。以《官场现形记》六十回为其代表作。该书是晚清谴责小说的开山之作,对清政府“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在艺术上则创造了“头绪既繁,脚色复夥,其记事遂率与一人俱起,亦即与其人俱讫,若断若续,与《儒林外史》略同”的蝉联结构。因而“骤享大名;而袭用‘现形’名目,描写他事,如商界学界女界者亦接踵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此外,尚著有长篇小说《文明小史》六十回﹑《活地狱》三十九回﹑《中国现在记》十二回﹑《海天鸿雪记》二十回;弹词《庚子国变弹词》四十回﹑《醒世缘弹词》十四回;剧本《前本经国美谈新戏》十八出;杂著《南亭笔记》十六卷﹑《南亭四话》八卷(包括《庄谐诗话》四卷﹑《庄谐联话》三卷﹑《庄谐词话》和《庄谐丛话》合一卷)。诗歌和谐文则散见于当时报刊。生平事迹见吴沃尧《李伯元传》(《月月小说》第一卷第三期)﹑顾颉刚《〈官场现形记〉之作者》(《小说月报》第十五卷第六期)﹑孙玉声《退醒庐笔记·李伯元》﹑李锡奇《李伯元生平事迹大略》(《雨花》1957年4月号)等。(裴效维)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