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珪 |
释义 | 朱珪 (1731—1806)字石君,号南厓,晚号盘陀老人,谥文正,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年十七与兄筠同举于乡,珪为第一名,共负时誉,名震京都。乾隆十三年成进士,年仅十八岁。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侍读学士,福建粮驿分巡道兼摄福州知府,福建按察使兼署布政使,湖北按察使,山西按察使﹑布政使﹑署巡抚,擢礼部侍郎,安徽巡抚,广东巡抚﹑署两广总督﹑授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兼署吏部尚书等职。并充任会典馆总裁﹑实录馆总裁﹑国史馆副总裁﹑四库全书馆总阅。又先后典福建﹑江南乡试,一充会试同考官,一充会试副总裁,一充武会试总裁。其中嘉庆四年典会试,得阮元为佐,一时名流搜拔殆尽,为士林宗仰者数十年。学有渊源,父文炳,曾受经学于大学士朱轼,珪得传其学。于经术无所不通,汉儒之传注与气节,宋儒之性道和实践,兼而有之。并喜道学,很赞赏朱熹的《参同契》注。加之早入翰林,便以高文典册名噪于缙绅之间,因而深为艺林所仰。嘉庆帝时予召见,询以用人行政等事。又以文学受知,文章典奥。兼能诗,并获有声誉。著有《知足斋文集》六卷﹑《知足斋进呈文稿》二卷。以及校勘《阴骘文注》﹑《元皇大道真君救劫宝经》﹑《文昌孝经》﹑《文昌应化元皇大道真君说注生延嗣妙应真经》等。后人论其诗称:“感物怀人,模山范水,长篇险韵,别开生面,才力之大,无所不举。而真情至性,勃勃动人。未尝求肖于流派,实则与杜陵﹑昌黎为近。”(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五)《晚晴簃诗汇》有云:“其诗探源汪﹑魏,参以昌黎。博大雄深,直吐胸臆。承平台阁之中,固定首屈一指也。”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三四○本传﹑《清史列传》卷二八本传﹑阮元《太傅大学士朱文正公珪神道碑》﹑焦循《朱文正公神道碑后记》﹑陈寿祺《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傅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兼掌翰林院学士赠太傅大兴朱文正公神道碑文》﹑朱锡编《朱石君年谱》。(陆振岳)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