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应登 |
释义 | 朱应登 (1477-1527)字升之,号凌溪。南直扬州府宝应(今属江苏)人。生于成化十三年(1477)正月二十。弘治十一年(1498)举于乡,明年进士,授南户部主事。正德四年(1509)历官至延平知府,六年擢陕西提学副使,九年改云南,迁布政司右参政,罢归。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十七(1527年1月18日),年五十。善书法,以诗闻。时李东阳主盟文坛,以倡导风雅为己任,应登原亦出李东阳之门,渐不为其所牢笼,诗宗盛唐,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弘治十才子”。后又与顾璘﹑陈沂﹑王韦称“金陵四家”,然诗之取向与后两人不同。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其《凌溪集》十八卷,现存嘉靖刊本名《凌溪先生集》,许宗鲁序,内赋二卷﹑乐府一卷﹑杂调曲一卷﹑古近体诗六卷﹑各体文七卷,计收赋十二篇﹑诸体诗三百八十首﹑各体文五十八篇,卷一八附墓铭﹑挽诗等。又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宜禄堂校刊本。俞宪《盛明百家诗》录其诗与其子朱曰藩诗合为《二朱诗集》。顾起纶《国雅》卷四录其诗九首,《国雅品》谓其“情过其才,亦时出新语”。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一五录其诗十二首。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明诗选》录其诗八十六首。陈子龙等《皇明诗选》录其诗一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录其诗二十六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三二录其诗三十三首,“诗话”云:“李﹑何并兴,李目空诸子。自三秦而外,得其门者盖寡,心慕手追,凌溪一人而已。其口占绝句云‘文章康李传新体,驱逐唐儒驾马迁’,盖其文亦宗北地(李梦阳)者。”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录其诗二十二首。《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凌溪集》十八卷,“提要”云:“其生平惟以北地为宗,故诗文格调相近。然沉著顿挫处则才力不及梦阳。顾璘为作碑文,称其诗‘上准风雅,下采沈宋,磅礴藴藉,郁兴一代之体’,未免谀墓之辞矣。”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三录其诗七首,按云:“升之俪名‘十子’,究其才品,在子衡(王廷相)之下,康﹑王之上。”后人还曾录其散曲套数《灯词》单刻为《凌溪灯词》。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三篇。生平见李梦阳《朱凌溪先生应登墓志铭》(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〇二)﹑顾璘《国宝新编》﹑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四﹑何乔远《名山藏》卷八六﹑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八六。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