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钱泰吉 |
释义 | 钱泰吉 (1791—1863)字辅宜,号警石,又号深庐。浙江嘉兴人。七岁,母授杜甫诗。自言“一卷少陵诗,长吟母是师”(《吴桥旧事》之一)十三岁,从吴海峤学,“信笔为诗文,纵横驰骋”(钱应溥《警石府君年谱》),吴氏大为叹异。十四岁,父授以东坡诗。十六岁,作五言律诗,伯祖大喜,遂命从兄仪吉(号衎石)启诱,文誉日起,郡人交称“嘉兴钱氏二石”。嘉庆十三年(1808),入县学,肆力于郑孔之学。十七年,周莲塘督浙学,以经义试士,其名列前茅。道光元年(1821),秋试,报罢,乃援例以训导候选。五年,秋试举人,又报罢,遂不再试。七年,选授杭州府海宁州学训导达二十七年,校录《汉书》﹑《史记》与《苏子美集》,撰写《曝书杂记》﹑《采访日记》。十六年,吴德旋来访,纵谈文事。咸丰三年(1853)具文引退,主讲安澜书院。十年至十一年,太平军进攻浙中,避兵江西,以达安庆。同治元年(1862)至二年,与莫友芝﹑张文亮﹑孙衣言﹑方宗诚等相过从,谈文说道。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卒于安庆旅次。钱氏自谓“官冷身闲,可以读书,因名所居曰‘可读书斋’”(《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甘泉乡人稿》)。终其一生,以校勘古书为事。为学“宗主义理,不薄考据”,“乃与姚(鼐)相近”。“其论文亦颇法姚氏”(《曾国藩《钱君墓表》),并强调“养性情”,“辨真伪”,故其文“或献一疑而诘难十返,或尚论前哲,评隲时流,杂以嘲诙﹑鄙谚,穷极理趣”(同上)。著有《甘泉乡人稿》二四卷﹑《余稿》二卷等。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六﹑曾国藩《钱君墓表》(《续碑传集》卷七九)﹑钱应溥《警石府君年谱》等。(牛仰山)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