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易孺 |
释义 | 易孺 (1874—1941)原名廷熹,字季复,号晬民;更名孺,号大厂(大庵);又名韦斋;别署念公﹑待公﹑不玄﹑依柳词人﹑花邻词客等。广东鹤山(今高鹤)人。早岁肄业于广州广雅书院,从梁鼎芬﹑朱一新学,治经史﹑小学。庚子事变后游学日本,习师范及音乐,与近代著名音乐家萧友梅交。光绪末年回国,应江宁提学使陈伯陶之聘,襄校学幕。在南京从杨文会学佛,研究禅理。为南社早期社员。辛亥革命后,先后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上海暨南大学﹑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改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晚岁穷愁潦倒,卒于沪。于诗古文辞﹑金石书画﹑词曲声韵﹑训诂篆刻,皆精博。尝与萧友梅合作著《新歌初集》﹑《新学制唱歌教科书》等,创作新体乐歌,盛行于民国初年。尤以词人著名。词旨多怨苦,调寄幽咽,时寓外敌凭陵﹑乾坤倾缺之哀愤怆伤。填词“不恤‘律协言谬’之讥,以就旧谱。事逾苦,志逾坚,独行其是”(陈运彰﹑吕传元《大厂词稿·序》)。叶恭绰谓其“审音琢句,取径艰涩”(《广箧中词》)。龙榆生亦称“孺填词务为生涩,爱取周(邦彦)﹑吴(文英)僻调,一一依其四声虚实而强填之,用心至苦”,晚岁所作,“渐趋疏隽”(《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所为诗亦“爱艰深,薄平易,提倡宛陵(梅尧臣)﹑半山(王安石)”(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有《大厂词稿》九卷,收《依柳词》﹑《欹眠词》﹑《双清池馆词》﹑《宜雅斋词》﹑《湖舠词》﹑《花邻词》﹑《绝影楼词》﹑《简宦词》﹑《湖梦词》九种;另有《和玉田词》一卷;诗存《双清池馆诗词稿》﹑《孺斋丁戊稿》;《中国金石史》等。生平事迹见《大厂词稿》﹑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郑逸梅《南社丛谈》。(王飚)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