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僧绍 |
释义 | 明僧绍 南朝宋齐间文人。字承烈。平原鬲(今山东平原)人。宋元嘉中,再举秀才,明经有儒术。前废帝永光时,隐长广郡崂山。明帝初,淮北为魏所没,乃南渡。泰始六年(470)徵通直郎,不就。顺帝时,齐高帝萧道成为太傅,徵为记室参军,不至。齐高帝时弟庆符为青州刺史,僧绍从之,隐鬱州。齐高帝欲见之,辞不见。后庆符罢任,僧绍乃南还,隐攝山。武帝永明元年(483),敕召僧绍,称疾不见。徵国子博士,不就,卒。 时顾欢作《夷夏论》,以为老子入西域而兴佛道,又以为二教殊用,佛粗而道精。僧绍作《正二教论》,以为老子入西域化佛之说为妄,又言“佛明其宗,老全其生;守生者蔽,明宗者通”。其文见《弘明集》卷六,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