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方孝孺
释义 方孝孺

(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浙江台州府宁海人。世居缑城里,学者称缑城先生。洪武九年(1376)师从宋濂,先后六年,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濂以为其门人“未有若方生者”。洪武二十五年以荐授汉中府学教授,蜀献王聘其为世子师,名其读书之庐曰“正学”,学者因又称其为“正学先生”。建文帝即位,召为翰林博士,进侍讲,值文渊阁,寻升侍讲学士,常承命批答百官所奏事,帝有疑问,不时宣召。修《太祖实录》﹑《类要》诸书,皆为总裁。比定官制,改为文学博士。朱棣起兵南下,廷议讨伐,诏檄皆出其手。建文四年(1402)六月,朱棣师入南京,命方孝孺草诏天下,衰绖至,号哭彻殿陛,谓棣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磔于市,年四十六。诏灭十族,宗族亲友坐诛者八百余人。著述身后遭禁毁,门人王稌冒险收罗其遗稿编为《侯城集》,宣德后始稍传播,黄孔昭﹑谢铎辑为《逊志斋集》三十卷《拾遗》十卷,正德中顾璘守台州,重刊为二十四卷。今存成化十六年(1480)刻三十卷拾遗十卷附录一卷;又嘉靖二十年(1541)蜀藩刊本二十四卷附录一卷,万历四十年(1612)递刊本增《外纪》二卷,崇祯十六年(1643)递刊本增《拾补》一卷《年谱》一卷。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另著录其《孝经诫俗》﹑《幼仪杂箴》﹑《周礼考次目录》一卷。《四库全书总目》又著录其《杂诫》一卷,见于《百陵学山》等丛书。以文名,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五十六篇,评语云:“正学不欲以文人自命,然其经术之文,固文之至者。尤妙者在书,得子瞻之神髓。叙事也登史迁之堂,惟序记多有庸笔杂之,疑门人掇拾之悮也。”李时渐《三台文献录》录其文四十一篇。《四库全书》收二十四卷本《逊志斋集》,“提要”云:“孝孺学术醇正,而文章乃纵横豪放,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盖其志在于驾轶汉唐,锐复三代,故其毅然自命之气,发扬蹈厉,时露于笔墨之间。”诗亦有名,都穆《南濠诗话》曰:“方正学先生集,传之天下,人人知爱诵之,但其中多杂以他人之诗。”徐泰《皇明风雅》录其诗十一首。顾起纶《国雅》卷二录其诗四首。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三录其诗八首。李时渐《三台文献录》录其诗七首。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明诗选》录其诗四十一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录其诗四十五首。清王夫之《明诗评选》录其诗二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一六录其诗十三首,“诗话”云:“正学先生文昌明博大,开阖自如,虽有小韩之名,实与大苏相埒。说者或谓先生诗非所长,然五言熟精《选》体,当在潜溪(宋濂)﹑华川(王袆)之右。”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录其诗五首。清施何牧《明诗去浮》卷一录其诗六首。清戚学标《三台诗录词录》卷一〇录其诗十二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卷一亦录其诗十首。生平见郑晓《文学博士方公孝孺传》(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二〇)﹑卢演《方正学先生年谱》(《逊志斋集》附刊)﹑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四三﹑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四一。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