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卓呆 |
释义 | 徐卓呆 (1881—1958)名傅霖,以字行,号筑岩,别署半梅﹑阿呆﹑李阿毛﹑徐梦岩等。江苏吴县人。七岁丧父,由祖母及母亲抚养成人。二十余岁赴日留学,专攻体育。后在上海创办中国体操学校及体操游戏传习所,开我国体操专门学校之先河。开办近十年,培养体育人才千余名,大多成为我国清末民初体育骨干;又编印体育专书多种,被各学校用为体育教材。徐卓呆性喜戏剧,尤喜话剧。宣统三年(1911),“忽幡然有动于中,以为能开通社会者,莫新剧若耳,当一提倡之”(赵苕狂《徐卓呆传》)。遂于《时报》开辟专栏,专谈新剧(早期话剧)。创作﹑翻译话剧剧本多种,并向日人学习化妆和武术,为舞台演出作准备。曾先后与郑正秋﹑王钟声﹑陆镜若﹑欧阳予倩等著名新剧家及丹桂第一台等团体合作,排演过《猛回头》﹑《社会钟》﹑《扬州十日记》﹑《嘉定三屠记》﹑《史可法》﹑《红楼梦》等剧目,并在剧中扮演角色。其间曾独自创建社会教育团,以话剧演出进行社会教育,颇得好评。并与汪优游合作创办开心影片公司﹑蜡烛影片公司,拍摄有《神仙棒》﹑《隐身衣》﹑《爱神之肥料》﹑《临时公馆》﹑《怪医生》﹑《活招牌》﹑《活动银箱》等影片,二人并皆充当剧中角色。又曾把日本的连锁剧(话剧与电影的结合体)改名为连环戏,为上海的新舞台排演了《凌波仙子》﹑《红玫瑰》二剧,以其形式新奇而轰动一时。二十年代初,又放弃戏剧和电影,致力于小说创作和文艺报刊的编辑工作,先后主编《时事新报》﹑《笑画》﹑《新上海》等。“七七”事变后,热心于抗日活动,其作品也多反映抗日题材。1958年死于食道癌,终年七十八岁。 徐卓呆有“滑稽之才,……每一发吻,闻者无不绝倒。所作小说,亦多诙谐,自成一家,盖文艺界之丑角也”(王钝根《徐卓呆小史》)。故又有“小说界的卓别麟”(严芙孙《徐卓呆》)之称。偶为新体诗,如《不知所云集》,同样滑稽突梯。所著短篇小说百余篇,大多辑入《徐卓呆说集》﹑《卓呆小说集》﹑《创痕》。中长篇小说有二十余种,如《笑话三千篇》﹑《非嫁同盟会》﹑《李阿毛外传》﹑《人肉市场》﹑《何必当初》﹑《馒头镇》﹑《情博士》﹑《软监牢》﹑《木乃伊》﹑《第三手》﹑《万能术》﹑《阴阳怪气》﹑《水里罪人》﹑《秘密锦囊》等。电影剧本有《黄金万两》﹑《奇中奇》﹑《兄弟行》﹑《母亲的秘密》。此外还有《电影摄制法》﹑《电影放映法》﹑《话剧创始期回忆录》等。生平事迹见赵苕狂《徐卓呆传》(1924年上海世界书局版《卓呆小说集》附)﹑郑逸梅《清末民初文坛轶事·徐卓呆种种》(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等。(裴效维)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