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詠 |
释义 | 张詠 (946——1015)字复之,自号乖崖子,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少有大志,喜击剑,尚气节,重然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六年,改将作监丞。雍熙初,迁著作佐郎。擢太子中允,通判麟州,徙相州,选知开封府浚仪县。擢荆湖北路转运使。淳化初,改太常博士。召还,授虞部郎中,未逾旬,擢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勾当三班院。五年,李顺攻陷成都,遣王继恩充招安使率兵讨之,复命张詠知成都府事。至道二年,改兵部郎中。真宗即位,迁左谏议大夫。咸平初,召拜给事中,充户部使,改御史中丞。二年,与温仲舒同知贡举,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五年,改知永兴军府,复以为枢密直学士,知益州事。景德三年,召还,掌三班院,兼判登闻检院。因疡疮生于脑,不能着冠巾,求知颍州,诏许昇州。大中祥符三年,秩满,迁工部尚书,留再任,兼昇﹑宣等十州安抚使。以疡疾甚,上章求分司西京,差知陈州。八年八月卒,年七十,赠左仆射,谥忠定。张詠刚直劲严,兼通术数,为文崇尚气节,不事雕琢,南宋人郭森卿评其文云:“大抵脱去翰墨畦迳,无属辞缀文之迹,而磊磊落落,实大以肆”,“其秉笔为文,有三代风”,“经奇典雅,得以天韵之自然,殆非言语文字之学所能到也”(《乖崖先生文集序》)。叶适称赏其《声赋》“词近指远,弘达朗畅”,“盖古今奇作,文人不能进”(《习学纪言序目》卷四七)。诗歌虽列于西崑诗派,而与其馀西崑派作家风格不同。长篇有古乐府风气,律诗得唐人体格。其《庭竹》﹑《睢阳书怀》诗,胡仔以为“句清词古,与郊﹑岛相先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九)。《与傅山人》诗,吴之振称“雄健古淡,有气骨”(《宋诗抄·乖崖诗抄序》)。他也有一些艳丽的诗,如席上赠妓之《小英歌》诗,则与他别的诗风格迥异。所著文集由其弟张诜编为十卷(宋祁《张尚书行状》),南宋时增补至十二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即现存《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有宋嘉定崇阳刊本(《续古逸丛书》影印)﹑宋咸淳刻本(残)﹑清康熙写本﹑《四库全书》本等。《全宋诗》卷四八至五一收其诗四卷。《全宋文》卷一○四至一○八收其文五卷。事迹见韩琦《张公神道碑铭》(《安阳集》卷五○)﹑《宋史》卷二九三本传。今人郑再时编《西崑唱和诗人年谱》,含张詠年谱。(李文泽)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