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士元 |
释义 | 张士元 (1755—1824)字翰宣,号鲈江,学者称鲈江先生,江苏震泽(今吴江)人。乾隆五十三年举人,前后七次应礼部试,未能登第。于是归爛溪澄源里家居,以著述自娱。一度曾应浙江巡抚阮元的邀请,主讲诸暨书院。家贫困,生活拮据,而行坐吟咀,以思以乐,以文著称。一生肆心力于古文辞,自言始学为文,师法明古文家归有光,所作《震川文钞序》(《嘉树山房集》卷五)﹑《书归震川集后》(卷六)﹑《答王惕甫书》(卷九)诸篇,对归氏之文推崇备至,且寝馈至深。以归氏评点《史记》之法,上推《左氏传》,下及韩愈﹑欧阳修,由此自得深造。里人张履﹑张海珊皆致力于学问文章,时人称为三张。士元秉性淡泊,少与人交游;独与王芑孙﹑秦瀛﹑陈用光以学问相切磋。姚鼐激赏其文,以为比之于归有光无愧色。钱仪吉引其言:“夫学文者,当读全书。且其本原皆在诸经中,不可舍本而言末”,而后云“闻者以为笃论”。又言:“予方病困,又有殇女之戚。读其文而泊然以适,不觉沉忧之忽去。于以知先生之能养性,而其言始足以感人也。”姚文田论曰:“时天下方崇尚诡异,以杂引非圣之书为博,以捃拾舛滥之语为新。考义多乖,安章失次,文之矩矱荡焉无存。而君独好用我法于举世不好之时。”“览君之文,和易优柔。”钱﹑姚二人偏重于义理﹑感情立论。其实,张士元文不乏致用之作。如《农田议》﹑《躬耕说》等篇,洞究利弊,推原江南民困之由,条陈补救之术,条分缕析,议论明晰。著有《嘉树山房集》二十卷(前十四卷为文,后六卷为诗),嘉庆二十四年刻本;《外集》二卷﹑《续集》二卷,道光六年刻本。另有若干种未刊。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二》本传﹑《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本传﹑钱仪吉《鲈江张先生传》﹑姚文田《张鲈江墓志铭》。(陆振岳)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