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凤翔 |
释义 | 张凤翔 (1472-1501)字光世,号伎陵子。陕西汉中府洵阳(今旬阳)人。生有异禀,目羞日光,短视,暗处反明,左手横书,兴到笔飞,瞬间满纸。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除户部主事,移疾归,十四年卒,年仅三十。能诗,比为诸生时,督学杨一清称其与李梦阳﹑张潜为“关中三才子”。与李梦阳同举于乡,梦阳曾评点其诗并为其作传。诗文别集《张伎陵集》七卷,前六卷为诗赋,末卷为杂文,嘉靖刊本现残存卷一至卷三,计存赋三篇﹑古体诗六十四首﹑近体诗一百五十三首,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著录其《张伎陵集》七卷即此本也。俞宪《盛明百家诗》前编录其诗四十余首为《张伎陵集》。顾起纶《续国雅》卷三录其诗二首。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一七录其诗十一首。崇祯五年(1632)贾鸿洙《周雅续》卷五录其诗十首。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明诗选》录其诗二十一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录其诗十八首,“小传”谓其诗:“信手涂抹,不经师匠,如村巫降神之语。而献吉作传,以为子安再生,文考复出。”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二七下录其诗一首,“诗话”云:“《伎陵集》洵无足录。蒙叟(钱谦益)诮献吉党护作传,然其集本献吉评点,初不假借,不以为近俳,即以为太实;或讥其篇章虽多,事重意复;或评其蕴蓄有余,变化未至。惟卷末数篇云流动工致,所谓‘吾见其进’也,是无异师之视弟子……蒙叟党护之论,殊不其然。”《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张伎陵集》七卷,“提要”云:“凤翔年仅三十而卒,文章本未成就。与李梦阳为同年,梦阳为作小传,至比之王勃,当时颇以为党。今观集中所附梦阳评点,惟《白岩赋》一篇称扬过甚,其他诗文,率多讥弹之语。则梦阳实未尝心满之也。”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八录其诗一首,按云:“献吉为作佳传,而又于《伎陵集》指摘其失,一以殉友谊,一以著公评。”生平见李梦阳《张光世传》(残本《张伎陵集》卷首)﹑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四。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