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衡 |
释义 | 宋衡 (1862—1910)初名存礼,字燕生;更名恕,号六斋;复更名衡,字平子。浙江平阳人。束发入塾,即耻学章句,专慕古先豪杰。光绪三年(1877)举茂才,为县学生。瑞安孙锵鸣奇之,妻以女,授以学。喜宋陈亮﹑叶适之学,尤嗜黄宗羲﹑颜元书,于冯桂芬﹑魏源著述亦多称道。八年,与陈虬﹑陈黻辰结求志学社,后三人同倡维新,并称“浙东三杰”。十二年,移家瑞安。旋出游,浪迹江海,博览近世所译西学书籍。之杭州,肄业诂经精舍,师从俞樾,并览佛经。十六年之湖北,上书张之洞,请变法。十八年,之河北,上书李鸿章,陈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易西服之议,并呈所著《卑议》,任北洋水师学堂汉文总教习。二十年,南归。任教上海求志书院,与谭嗣同﹑夏曾佑﹑章炳麟相契。二十三年,为杭州《经世报》延任论著,宣传维新。二十六年,曾列名唐才常所创正气会并参与张园“国会”,后任杭州求是学院汉文总教习。二十九年,清政府开经济特科,朱祖谋荐之于朝,不赴,东游日本。归后应山东巡抚杨士骧之聘,任山东学务处议员兼文案,兼济南大学文学总教授,居三年,归。卒于家。所著《六斋卑议》,抉发政制之弊,抨击程朱理学,图导维新变法,俞樾以为“《潜夫论》﹑《昌言》之流亚也”(马叙伦《召试经济特科平阳宋君别传》)。“其文辞多刺当世得失”(章炳麟《检论》),文似东汉,“不矜华藻,而雅有典则”(陈诗《宋征君事略》)。所为诗歌“大抵本于思古之幽情﹑愤世之夙抱,及悲天悯人之诚笃悃款,而不意流于词也”(孙宝瑄《六斋无韵文集·序》),“随意所属,皆婉而有章(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著有《六斋卑议》,《六斋无韵文集》,《莫非师也斋诗存》(存《瓯风杂志》)等,合刊为《宋恕集》(中华书局1993年版)。生平事迹见马叙伦《召试经济特科平阳宋君别传》(《天马文存》卷二),陈诗《宋征君事略》(《碑传集补》卷五二),陈谧《宋平子先生年表》(《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第四卷第一期),胡珠生《宋恕年谱》(《宋恕集》)。(王飚)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