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惟信 |
释义 | 孙惟信 (1179——1243)字季蕃,号花翁。原籍开封(今属河南),寓居婺州(今浙江金华)。少受祖泽,调监当。光宗时,弃官归隐,始婚于婺。后漫游江湖,迟留苏﹑杭最久,诗名为公卿所闻,与赵师秀﹑赵庚夫﹑曾极﹑刘克庄等游从甚密,尝客孟良甫﹑方孚若家。善雅淡,性诙谐,工于声律。淳祐三年,客死钱塘,年六十五,朝士葬之于西湖北山水仙王庙侧。惟信为南宋中叶极典型之江湖诗客,家贫﹑飘泊﹑性狂﹑名高﹑学博﹑布衣终身诸特征无不兼具。刘克庄称其“一身之外无它人,一榻之外无长物。居下天竺廨院,躬爨而食,书无《乞米》之帖,集无《逐贫》之赋,终其身如此”,而名重江浙,公卿闻其至,争倒屣相迎。所谈非山水风月,一不挂口。“倚声度曲,公谨之妙;散发横篴,野王之逸;奋袖起舞,越石之壮。”早年以诗名天下,叶适称其“千家锦机一手织,万古战场两锋直”(《题孙季蕃诗》)。《江湖集》中与之唱和者甚多,堪称当日江湖诗坛之巨擘。后史弥远立理宗废济王,陈起《江湖集》诗案发,朝廷诏禁士大夫作诗,乃改作长短句(方回《瀛奎律髓》卷二○)。据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已有《花翁集》一卷,《花翁词》一卷,已佚。其词今存十一首,有赵万里辑本《花翁词》。词风兼纤丽与清雄两端,大抵与《梅溪词》﹑《龙洲词》﹑《石屏词》﹑《后村长短句》等纤细﹑粗豪兼而存之的情形相似。《夜合花·闺情》﹑《烛影摇红·咏牡丹》﹑《南乡子·感旧》,情味缠绵,笔力幽秀,读之令人涵泳不尽(《铜鼓书堂词话》)。沈义父《乐府指迷》谓其“有好词,亦善运意。但雅正中忽有一两句市井句,可惜。”《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十一首。《全宋诗》卷二九五○录其诗九首。事迹见刘克庄《孙花翁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萧鹏)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