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德谦 |
释义 | 孙德谦 (1859—1935)字受之,一字寿芝,号益葊,晚号隘堪居士。江苏元和(今吴县)人。光绪十三年(1887),补诸生。明年食饩。与同里雷甘溪治经,喜高邮王念孙之学,兼及声音训诂。久之,病其破碎,遂治章学诚《文史通义》。与赵尔田交,治经亦涉小学,并全力研读先秦诸子之书。时人称为“两雄”。二十六年后,名声益起,郑文焯﹑吴昌硕﹑朱祖谋等,皆争与交游。宣统三年(1911),赴上海。次年,梁鼎芬﹑沈曾植等创孔教会,发起征文,其作《孔教大一统论》应征。日本﹑德国研究汉学者,闻而先后前来请教。日本上海同文书院欲聘其任教,被婉拒。1933年后,历任东吴﹑大夏﹑交通等大学教授,又任广州学海书院教席。1935年以胃病卒于沪。平生笃志儒学,于文专事骈偶。初好李兆洛《骈体文钞》,“苦不得其奥窔,第领其音节气息而已”(王蘧常《清故贞士元和孙隘堪先生行状》)。既读朱一新《无邪堂答问》及范蔚宗《后汉书·叙论》,并济之以江文通大指,始知“六朝文之贵,即在气韵。专取造句及用典而不从气韵揣摩,非骈文之上者。”故其文“以六朝而极则”,“主气韵,勿尚才气;崇散朗,勿擅藻采”(同上)。时人论骈偶文,每与李详并称为“李孙”。王蘧常引王国维语评云:“审言(李详字)过于雕藻,知有句法而不知有章法。得君(指孙德谦)流宕之气,我谓审言定不如君。”(同上)著有《《四益宦骈文稿》二卷﹑《六朝丽指》一卷﹑《古书读法略例》﹑《诸子通考》等。生平事迹见王蘧常《清故贞士元和孙隘堪先生行状》(《四益宦骈文稿》卷首)。(牛仰山)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