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于谦 |
释义 | 于谦 (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四月二十七。永乐十八年(1420)领乡荐,明年联捷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又从征汉王朱高炽。帝嘉其能,五年(1430)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以政绩称。正统十三年(1448)召为兵部左侍郎,次年尚书邝埜从英宗北征,代理部事。土木之变,英宗被俘,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奉郕王即位,以破也先之要挟,拜兵部尚书。瓦刺兵逼京师,谦分兵抗击,身自临战,以退敌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景泰八年(1457)正月,石亨﹑曹吉祥等迎接英宗复辟,唆使科道官诬奏谦谋反,正月二十三于崇文门外被杀,年六十,弘治二年(1466)平反昭雪,赠太傅,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后人辑其诗文,屡屡传刻,故多异本。现存成化十二年(1476)其子于冕刻《节庵存稿》不分卷;嘉靖三年(1527)大梁书院刊《于肃愍公集》八卷附录一卷,其中诗五卷;复有天启元年(1621)其孙昌裔刻《于忠肃公集》十二卷附录四卷。另有万历三十六年(1608)梁溪九松居士尊生斋刻《于肃愍公和梅花百咏七律诗》一卷,胡具庆题记谓其抚梁晋时,和周宪王所作。顾起纶《国雅》卷三录其诗十六首。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一二录其诗十九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乙集录其诗十三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一八下录其诗十三首,“诗话”云:“其诗特多秀句……皆意态自然,不烦雕琢。”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录其诗二首。清施何牧《明诗去浮》卷一录其诗五首。《四库全书》收《于忠肃集》十三卷,前十卷《奏议》,以《北伐》﹑《南征》﹑《杂行》分,后诗﹑杂文各一卷,又附录一卷,《总目》“提要”云:“所载奏疏,明白洞达,切中事机,较史传首尾完整,尤足觇其经世之略。至其诗,风格遒上,兴象深远,虽志存开济,未尝于吟咏求工,而品格乃转出文士上,亦足见其才之无施不可矣。”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卷一一录其诗五首。清佟世南《东白堂词选》初集卷一三录其词[望海潮·钱塘观潮]一首。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祭虾蟇石》文一篇。生平见薛应旂《于肃愍公传》(《方山薛先生全集》卷二四)﹑耿定向《于肃愍公传》(《耿天台先生文集》卷一五)﹑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七〇。年谱有于继志《于忠肃公年谱》(清康熙刻《于忠肃公集》附刊)等。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