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周颙
释义
周颙

(441?—491?)南朝宋﹑齐间文人﹑音韵学家﹑佛学家。字彦伦。汝南安城(今河南正阳东北)人。善口辩,长于辞义,精音韵佛理。宋孝武帝大明中,释褐为海陵王刘休茂国侍郎,时休茂在雍州,萧惠开为长史,颇赏异颙。宋前废帝永光时,萧惠开为益州刺史,携颙入蜀,为厉锋将军带肥乡﹑成都二县令,又转惠基辅国府参军﹑主簿。宋明帝泰始四年(468),随萧惠开还建康,时高昌僧智林,在灵基寺讲说佛法,颙论三宗义与智林意同。时宋明帝颇好言理,而行为惨毒,又得风疾,常召颙及殷洪等讲说佛理。颙不敢显谏,因习《法句》﹑《贤愚》二经,诵说因缘祸福,明帝亦为之小止。泰始七年,为安成王刘准(顺帝)抚军行参军。后废帝元徽元年(473),出为剡令,次年,为邵陵王刘友南中郎三府参军至江州。在剡或江州,作《三宗论》,智林致颙书,大加称赞。顺帝升明初(477),萧道成辅政,还都为萧所引接。萧尝口授令颙裁答沈攸之所致绝交书。转齐台殿中郎。齐高帝建元元年(479),为长沙王萧晃参军,寻改晃后军参军。是年,出为山阴令。明年,萧长懋为中军将军,颙为其录事参军。建元四年萧长懋为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颙为征北录事参军。是年齐高帝崩,武帝立,长懋为太子,以颙为正员郎。未随行,改太子仆,尝议玉金辂之制。旋为中书侍郎﹑国子博士。尝于钟山建草堂寺,亦号“山茨”,有归隐之志而未能忘情仕宦,友人孔稚珪作《北山移文》嘲之。三年,王俭为萧长懋讲《孝经》,令颙撰为义疏。后又曾撰《抄成实论序》,约卒于永明八年以后。

周颙善佛理,与僧人交往甚多。自宋末在剡至齐永明初,常与张融谈佛学玄理,弥日不懈。融作《门律》,颙书论难。颙又善音韵之学,尝作《四声切韵》。王融倡“永明体”,沈约倡“四声八病”之说,盖本颙说。故《文镜秘府论·天卷·四声论》谓:“宋末以来,始有四声之目。沈氏乃著其谱论,云起自周颙。”

周颙有集十六卷,今佚。存文七篇,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作《四声切韵》,亦已散佚。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4 4: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