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绛 |
释义 | 韩绛 (1012——1088)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累迁大理评事。庆历二年进士及第,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召试学士院,直集贤院,同知太常礼院,为开封府推官,迁三司户部判官。擢右正言,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同修起居注。召试,除知制诰。出为河北安抚使。使还,除龙图阁直学士,知瀛州,改知审官院,权同知贡举。拜翰林学士兼群牧使。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历知蔡州﹑庆州﹑成都府。英宗即位,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治平四年,拜枢密副使(《宋宰辅编年录》卷七),领制置三司条例司。熙宁三年,拜参知政事,九月,除陕西安抚使,十二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上书)。四年三月,罢相,知邓州。明年,徙许州,移知大名府。七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后数月,又以疾辞,历知许州﹑太原府。元丰元年,知定州。入为西太一宫使。六年,知河南府。哲宗即位,进封康国公,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元祐二年,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三年卒,年七十七,赠太傅,谥献肃。韩绛与欧阳修﹑梅尧臣等诗人多有唱和。其在蜀中诸诗,如《复修府学故事》﹑《题琴台》﹑《游鸿庆寺》等篇,兴复旧学,凭吊遗迹,能发怀古之忧思。著有《韩绛文集》五十卷﹑《内外制集》十三卷﹑《奏议》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七),今均不存。《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三九四录其诗十三首。《全宋文》卷一○二五至一○二六收其文二卷。事迹见范纯仁《司空康国韩公墓志铭》(《范忠宣公集》卷一五)﹑《宋史》卷三一五本传。(李文泽)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