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铄 |
释义 | 刘铄 (431—453)南朝宋宗室﹑诗人。字休玄。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宋文帝第四子。元嘉十六年(439),封南平王。十七年,授湘州刺史,不之镇,领石头戍事。二十二年(445),出为南豫州刺史。进号右军将军。二十七年,宋军北伐,铄遣胡盛之﹑到坦之等与师。二十八年,授抚军将军,领兵戍石头。三十年,刘劭弑文帝自立,铄附劭,授中军将军﹑南兖州刺史。刘骏等起兵入讨,刘劭迎蒋侯神于宫内,厌祝祈请,疏刘骏年讳,令铄造为策文。刘骏即位,以铄为侍中﹑司空,旋毒毙之。年二十三。 铄少好学,有文才。未弱冠,作《拟古》三十余首,时人以为可追踪陆机,《文选》录入二首。《诗品》列入下品,谓其诗作希慕孝武帝之雕文织采。又作《水仙赋》,时亦比之曹植《洛神赋》。好音乐,在豫州时据民歌作《寿阳乐》,歌辞今存《乐府诗集》。有集五卷,佚。今存诗十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文一篇,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