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释德清 |
释义 | 释德清 (1546-1623)字澄印,号憨山,以号行。南直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俗姓蔡。生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十月十二。年十二出家,年十九至南京栖霞山从释法会受禅法,后与释洪恩(雪浪)并师事华严宗无极法师(释明信),受具足戒。以江南习气软暖,宜入春冰夏雪苦寒之地磨砺,遂北游。万历元年(1573)偕妙峰游五台山,爱憨山奇秀,遂以为号。万历十一年住东海牢山(今青岛崂山),十四年神宗敕将《大藏经》十五部颁天下名山,送牢山一部,并建海印寺,以憨山为主持。万历二十三年以私造寺庙罪,遣戍广东雷阳堡,五年始归。在粤曾住曹溪宝林寺,归后东游吴越,结庵庐山五乳峰,后复往曹溪。天启三年(1623)十月十一病逝,年七十八,肉身供奉于曹溪南华寺。于释学主张禅宗与华严宗融合,又倡释﹑道﹑儒三教一致。与莲池(释袾宏)﹑紫柏(释真可)﹑蕅益(释智旭)并称为晚明四大高僧。所著《妙法莲华经通义》七卷﹑《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四卷《略科》一卷﹑《老子道德经解》二卷﹑《庄子内篇注》七卷﹑《观老庄影响论》一卷﹑《重修曹溪通志》四卷等,皆有明刊本。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另著录其《楞伽通义》十卷﹑《观楞伽记》四卷﹑《肇论略注》三卷﹑《长松茹退》二卷﹑《憨山绪言》一卷及《憨山梦游集》四十卷等。《憨山梦游集》初刻于天启元年,题为《憨山老人梦游集》,仅五卷。德清圆寂后,其门徒辑其著述刻为《憨山老人梦游集》四十卷,已成全集,现存清顺治十七年(1660)刊本,内法语五卷﹑书问四卷﹑序二卷﹑记二卷﹑塔铭二卷﹑传一卷﹑题跋二卷﹑赞二卷﹑颂箴铭二卷﹑说一卷﹑疏一卷,卷二五《楞严悬镜》﹑卷二六《法华击节》﹑卷二七《楞严补注》﹑卷二八《楞严补遗》﹑卷二九《大学决疑》﹑卷三十上《观老庄影响论》﹑卷三十下《道德经解发显》﹑卷三一《憨山绪言》﹑卷三二《化生仪轨》﹑卷三三《净土会语》﹑卷三五至三六《梦游诗集》,卷三七至卷三八《曹溪中兴录》﹑卷三九卷四十《自叙年谱》,又附塔铭﹑年谱等。后清光绪五年(1879)刊本则增至五十五卷。释正勉﹑释性𣻢《古今禅藻集》录其诗三十七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闰集录其诗四十六首。清王夫之《明诗选评》录其诗一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九二录其诗四首。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录其诗十八首。清邵伯英《海虞文征》卷一四录其文一篇。清朱绪曾《金陵诗征》卷四四录其诗四首。生平见钱谦益《憨山大师庐山五乳峰塔铭》(《牧斋初学集》卷六九)﹑清邹漪《启祯野乘》卷一四﹑清彭希涑《净土圣贤录》卷五。另有《憨山老人年谱》二卷(清顺治刊本《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九﹑四〇)。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