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刘惔
释义
刘惔

(314—349)晋玄学家﹑诗人。字真长。沛国相(今安徽睢溪)人,一作萧(今属安徽)人。祖﹑父﹑兄均有名于时。惔风度清雅,少家贫,与母共居京口,织草履为生。王导深器之。论者比之袁乔﹑范汪﹑荀粲。弱冠,尚明帝女庐陵公主,官驸马都尉奉朝请,善清言,与王濛﹑王羲之﹑孙绰﹑许询等交善,又与殷浩等时相辩难。穆帝永和三年(348)十二月,迁丹阳尹,为政清整,门无杂宾。高自标置,有知人之鉴,奇桓温之才而知其有不臣之迹。温为荆州,惔谏之,以为不可使居上游之地,帝不听。及温伐蜀,惔又以为必克,竟如其言。众以此服其知人。永和五年(349),卒。年三十六。孙绰为诔,云“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时人以为名言。时又有刘恢,亦沛人。二人事迹载籍时有混淆。惔有集二卷,佚。今存文四篇,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其二篇题作刘恢);存诗一篇,见《艺文类聚》卷九十三(题作刘恢)。究属何人之作,已难详考。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6: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