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孺 |
释义 | 刘孺 (486—544)南朝梁文人。字孝稚。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七岁能作文。梁天监初,起家中军法曹参军。镇军将军沈约闻其名,引为主簿,常游宴赋诗,甚见称赏。累迁太子舍人,临川王萧宏主簿,太子洗马。出为太末令,还。授晋安王友,转太子中舍人。尝于武帝前作《李赋》,受诏即成,文不加点。侍宴寿光殿,诏群臣赋诗,刘孺与张率酒醉未成,梁武戏题五言四句于其手板。转中书郎,迁太子家令。出为晋安王萧纲长史,领丹阳尹丞。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普通初,出为湘东王萧绎长史,领会稽郡丞。累迁少府卿,御史中丞。大通二年(528),迁骑散长侍。又出为临川王萧宏长史,江夏太守。大同五年(539),守吏部尚书,出为晋陵太守。七年,复为吏部尚书,丁母忧,居丧未期,卒。年五十九,谥孝子。有集二十卷,佚。今存诗二首并与何逊联句,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