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琏 |
释义 | 陈琏 (1370-1454)字廷器,号琴轩。广东广州府东莞人。生于洪武三年(1470)五月初七。少从黄绩习《书经》,领洪武二十三年乡荐,入国子监,选为桂林府教授,秩满,升国子助教。永乐初,铺张朝廷盛德,作《平安南》﹑《巡狩》﹑《平羌》三颂及《铙歌鼓吹曲》十二首以献。近臣荐其才,召试优等,擢知许州,未及代还,改滁州。以治绩升扬州知府,仍摄滁州事。十七年丁父忧回乡,二十二年升四川按察使。宣德元年(1426)以“不谙宪法”召还,改南京通政司使,掌南国子监事,次年丁母忧,服满仍任通政司使。正统元年(1436年),调任礼部左侍郎,六年引年致仕。归后优游山林,家开“万卷堂”以延宾客,时东莞有凤台﹑南园二诗社,皆与焉。卒于景泰五年(1454)十月十六,年八十五。诗文有名于时。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乙集记其有“《琴轩集》三十卷,诗十二卷,篇什甚繁”,据袁昌祚《重刻琴轩集序》,万历时后人曾刊行,未见传,至1930年东莞陈氏刊《聚德堂丛书》始辑其诗文刊为《琴轩集》十卷,诗三卷文七卷,然仍有遗漏。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另著录其《桂林志》三十卷﹑《罗浮山志》十五卷。徐泰《皇明风雅》卷二七﹑顾起纶《续国雅》卷二录其诗一首。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九录其诗十四首。陈子龙等《皇明诗选》﹑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乙集录其诗一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一七录其诗九首,“诗话”云:“琴轩诗,较孙仲衍(孙蕡)不及,视雪篷(黄哲)﹑听雨(王佐)诸君,似胜之。”清屈大均《广东文选》﹑清梁善长《广东诗粹》卷二录其诗九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卷五录其诗十首,按语谓其“词格俱精,天然秀拔”。近人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五录其诗四十八首。程敏政《皇明文衡》录其文三篇。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赋一篇。清陈元龙《御定历代赋汇》录其赋六篇。生平见罗亨信《陈琏行状》(《聚德堂丛书》本《琴轩集》卷首)﹑王直《陈公墓志铭》(《王文端公集》卷三三﹑《皇明名臣琬琰录》卷二〇)﹑黄佐《陈琏传》(《广州人物传》卷一四)﹑何乔远《名山藏》卷六〇。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