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子升 |
释义 | 陈子升 (1614-1692)字乔生,号中洲,又号南雪,别署智山道人。广东广州府南海(今广州)人。生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少随父陈熙昌宦游南北,十岁时归广州,十六应童子试,为文典古,时目为“神童”。后为诸生,数试未举。擅印章诗画,喜鼓琴,能曲。明末与其长兄陈子壮及欧必元﹑欧主遇﹑区怀瑞﹑区怀年﹑黎邦瑊﹑黄圣年﹑黄季恒﹑徐棻﹑释通岸等结社唱和,号“南园十二子”。南明隆武改元(1645)于闽,以张家玉荐,授中书舍人。永历元年(1647)九月,陈子壮领兵守高明,城破为清兵被执,以不降被杀。子升收子壮余部,据花山岛,后释兵入见永历帝,帝改其为兵科给事中,迁礼科右给事中,以性不协俗,告归。入清,潜身草野,称遗民,惟以书画吟咏为事,与王鸣雷﹑伍瑞隆并称为“粤东三子”,又与薛始亨﹑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程可则﹑王邦畿﹑方以智等交流。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七十九。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其《中洲草堂集》二十六卷,现存清道光二十年(1840)《粤十三家集》本《中洲草堂遗集》二十三卷,原为梁佩兰编集并作识语,有钱谦益﹑薛始亨序,内卷一赋,卷二四言诗,卷三拟乐府,卷四至卷十八为诸体诗(收诗七百余首),卷一九收词二十余首,卷二〇为曲(收小令三首套数十一套),卷二一为琴操,卷二二为杂文,卷二三砚书。其诗早年学李商隐,入清后折而学宋,于岭南卓然一家。清屈大均《广东文选》录其诗二十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七七录其诗七首,“诗话”云:“乔生古诗爱仿《玉台》﹑《金楼》,五律规模太白﹑浩然,时有单行之句。然其心慕手追者,区海目(区大相)也。” 清卓尔堪《明遗民诗》录其诗一首。清梁善长《广东诗粹》卷九录其诗十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一一录其诗三十首,按云:“乔生早擅才华,晚归闲寂。集中诸体各有擅场。”近人赵尊岳《明词汇刊》辑录其词二十四首为《中洲草堂词》。生平见清薛始亨《陈乔生传》(《中洲草堂遗集》卷首)﹑清王夫之《永历实录》卷六。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