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澣 |
释义 | 郑澣 (776——839)本名涵,避文宗讳,改名澣。行十。郑州荥阳(今属河南荥阳)人。宰相郑馀庆子。贞元十年登进士第。以父谪官,累年不仕。元和初,自秘书省校书郎迁洛阳尉,充集贤院修撰,改长安尉。四年,选授集贤校理。五年,转太常寺主簿,迁太常博士,改右补阙,以刚正敢言闻。宪宗谓郑馀庆曰:“卿之令子,朕之直臣,可更相贺!”擢起居舍人,改考功员外郎。十三年,迁国子博士﹑史馆修撰。十五年拜考功郎中。以父丧去职。长庆中,征为司封郎中﹑史馆修撰。四年九月迁中书舍人。大和元年四月,充翰林侍讲学士,奉诏撰《经史要录》二十卷,书成,文宗喜其精博,赐以金紫。二年六月,迁礼部侍郎,典贡举二年,时号得人。后转兵部﹑吏部二侍郎。八年九月为河南尹。开成元年入为尚书左丞。二年为刑部尚书兼判左丞事。十一月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四年闰正月卒于兴元任所。谥宣。澣精于经史,博学善文。白居易谓其“雅有学识,进修不已”(《郑涵等太常博士制》)。《旧唐书》本传谓有文集﹑制诰共三○卷行于世。《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郑澣集》三○卷﹑《经史录要》二○卷,另《宪宗实录》四○卷,郑澣为编者之一,均佚。《全唐诗》卷三六八存诗五首﹑断句一联。《全唐文》卷六一四﹑《唐文拾遗》卷二六录其文各一篇。生平事迹见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旧唐书》卷一五八﹑《新唐书》卷一六五本传。(吴汝煜)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