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连横 |
释义 | 连横 (1878—1936)字武公,号雅堂,又号剑花。原籍福建龙溪,清初移家台湾,生于台南府宁南坊兵马营。家世半耕半读,不应科举,不入仕途。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光绪二十二年(1896)只身到上海,入圣约翰大学。次年返台,主《台澎日报》社(后改名《台南新报》),汉文部,同时习日文,读《日本维新史》。三十一年携眷回福建,在厦门创办《福建日日新报》,鼓吹排满,与南洋的同盟会联系。不久被清政府查封。不得已再回台湾,任职《台南新报》。三年后移家台中,主持《台湾新闻》汉文部,同时准备撰写《台湾通史》,为搜集资料,于光绪三十四年秋,漫游日本。回台后,与林朝崧等组织栎社,研究诗文,砥砺学行。1912年赴日本,转赴上海,游历南京﹑杭州,主编《华侨杂志》。1913年春到北京,参加华侨选举国会议员。游览南北各地,远至吉林﹑内蒙,一度入新吉林报社,因无可发展,1914年春重回北京,入清史馆任职,乘机抄读馆藏台湾档案。是冬返台,再入台南新报社,发表《大陆游记》﹑《大陆诗草》,专心撰写《台湾通史》,1918年完稿,1920—1921年陆续出齐。1923年春第三次赴日本。回台后,于1924年二月创办《台湾诗荟》月刊,以登载汉诗汉文笔记掌故为主,1925年十月停刊。1926年夏,移家杭州,1927年春回台北,开办雅堂书局,专卖中文书籍和文具,又作《台湾语典》四卷,以抵制日本当局在台废止中国语文的决定。1933年春携家定居上海,直至去世。一生著作除《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外,还有《剑花室文集》,《大陆诗草》,《宁南诗草》,《大陆游记》,《台湾赘谈》,《台湾漫录》,《台南古迹志》,以及《台湾诗乘》六卷等。生平事迹见《连雅堂先生的生平》。(北京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剪辑,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研究——台湾及海外中文报刊资料专辑》第一辑,原载台湾《艺文志》1984年129期)等。(连燕堂)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