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赵汸
释义 赵汸

(1319—1369)字子常。休宁(今属安徽)人。元季师事九江黄泽,究于《春秋》之学。后以文章得学士虞集赏识,延致于家。归筑东山精舍,隠居著述。以战乱,辅元帅汪同起兵保乡井,授江南行枢密院都事。至正十六年(1356)归隐于星溪古阆山。明初征至京师,与修《元史》,洪武二年(1369)归家,未逾月,以疾卒,年五十一。以经学名,所著有《春秋集传》十五卷﹑《春秋师说》三卷﹑《春秋左氏传补注》十卷﹑《春秋金锁匙》一卷﹑《春秋属辞》十五卷行于世,为学者所重,后均收入《四库全书》。所编《程朱阙里志》八卷亦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诗文著述卒后由其门人辑编为《东山先生存稿》,有明抄本《东山赵先生文集》十二卷《诗补》一卷《文补》一卷附录一卷,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之《东山文集》十五卷即此本也。又有清康熙二十年(1681)其后孙赵吉士扬州刊本《赵征君东山先生存稿》七卷附录一卷,诗词一卷﹑文六卷,附行状。《千顷堂书目》另著录其《杜(甫)五言律注》四卷。诗文皆擅,尢以文著。程敏政《皇明文衡》录其文六篇,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二十篇。《四库全书》据康熙刊本收《东山存稿》七卷附录一卷,“提要”云:“有元一代,经术莫深于黄泽,文律莫精于虞集。汸经术出于泽,文律得于集,其渊源所自,皆天下第一。故其议论有根柢,而波澜意度均有典型,在元季亦翘然独出。诗词不甚留意,然往往颇近元祐体,无雕镂繁碎之态。盖有本之学,与无所师承,剽窃语录,自炫为载道之文者,固迥乎殊矣。”詹烜为其作《行状》,谓其诗“五言初学六朝,后改习建安诸子及老杜;近体则学唐人”。顾嗣立编《元诗选》二集卷二四录其诗五十首。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五录其诗十一首。陈有守等《徽郡诗》录其诗十一首。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明诗选》录其诗十九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录其诗二十三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五录其诗一首,“诗话”云:“东山﹑环谷(汪克宽)二先生俱以经学重,尤研精《春秋》……二先生于吟咏,均非所长,赵差胜汪。”生平见詹烜《东山赵先生汸行状》(《东山存稿》附录)﹑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八二。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