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丘濬 |
释义 | 丘濬 (1421-1495)字仲深,号琼山。广东琼州府琼山(今属海南)人。生于永乐十九年(1421)十一月初十。正统九年(1444)广东乡试第一,景泰五年(1454)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元年(1465)升侍讲,三年侍讲学士,十三年翰林院学士兼国子监祭酒,十六年加礼部右侍郎仍掌国子监。孝宗嗣位,拜礼部尚书,弘治四年(1491)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七年转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八年二月初四卒,年七十五,赠太傅,谥文庄。以学问该洽名于世,自六经诸史九流笺疏之书,至医卜道释之说,靡不研习。学博而又笃于理学,自谓作文必本于经,为学必见于用,考古必证于今,强调崇本敦实而又工于心术,故得全身远祸,屹立当道数十载。经史著作有《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存弘治单刊本,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另著录其《家礼仪节》八卷(存正德单刊本)﹑《世史正纲》三十二卷(存嘉靖单刊本)﹑《朱子学的》(有正德刊本)等。诗文著述刊本甚多,有弘治五年蒋云汉刊本《琼台吟稿》十卷﹑弘治刊本《琼台类稿》七十卷(收其章奏﹑讲章及杂著)。天启时其裔孙丘尔谷编刊《重编琼台诗文会稿》二十四卷,诗六卷文十八卷,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佟湘年重修,为《四库全书》所收。《总目》“提要”谓曰:“濬相业无可称……然记诵淹洽,冠绝一时,故其文章尔雅,终胜于游谈无根,在有明一代,亦不得不置诸作者之列焉。”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三篇,卷六六评语谓其“盖博而未洽者……文亦杂驳”。喜为诗,传平生作诗数万,口占信笔,不经持择,亦多缘手散去,今集中尚存千余首。王世贞谓其诗“如太仓粟,陈陈相因,不甚可食”(《艺苑卮言》)。清朱彝尊则谓其诗“不事锻炼,而矩度自合”(《明诗综》卷二一)。梁善长以为其五言古诗“以奥博胜”,七绝则“雅淡自如,含蓄不漏”(《广东诗粹》凡例)。徐泰《皇明风雅》录其诗三首。顾起纶《国雅》卷四录其诗八首。陈是集编《溟南诗选》录其诗二百六十六首。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明诗选》录其诗七十四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录其诗八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二一录其诗五首。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录其诗十七首。清屈大均《广东文选》录其文十篇﹑诗十首﹑词二首。清梁善长《广东诗粹》卷三录其诗二十一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卷一九录其诗五首。近人赵尊岳《明词汇刊》录其词十八首为《琼台词》。有传奇剧本《五伦全备记》四卷二十九出,曲词藻丽,对白骈偶,于明中叶时影响天下。剧以宣扬伦理为宗旨,时论将其奉为典范,备极称扬:“所述皆名言,借为世劝。天下大伦大理,尽寓于是,言带诙谐,不失其正,盖假此以诱人之观听,苟存人心,必入其善化矣。”(高儒《百川书志》)至晚明则时遭讥讽,谓其“纯是措大书袋子语,陈腐臭烂,令人呕秽。”(徐复祚《曲论》)现存万历间金陵唐氏世德堂刻本。曲籍著录其另有传奇《投笔记》﹑《举鼎记》及《高汉卿罗囊记》,恐非的确。又,相传其少年时尝作《钟情丽集》小说,自写其桑濮奇遇,亦不确。生平见郭棐《粤大记》卷一六﹑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三﹑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八一。清王国栋有《邱文庄公年谱》(清光绪年琼山揅经书院刊本)。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