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倪谦 |
释义 | 倪谦 (1415-1479)字克让,号静存。世居钱塘,洪武初徙江浙民实京师,其祖启在编,遂为南直应天府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生于永乐十三年(1415)十二月初一。正统三年(1438)领乡荐,明年第三人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进侍讲。景泰三年(1452)迁左中允兼侍讲,侍经筵,进侍讲学士,七年预修《寰宇通志》,迁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元年(1457)改通政司左参议,仍兼侍讲,遣祭辽﹑荆﹑楚三府,还进学士,二年充经筵讲读,三年主考顺天乡试,被诬下诏狱,谪戍广东开平,八年复原官。成化元年(1465),与子倪岳同入史馆与修《英宗实录》,寻授南京礼部侍郎,以御史陈选劾致仕。五年复侍郎职,十二年以礼部尚书致仕。卒于成化十五年三月十八,年六十五,赠太子少保,谥文僖。正统十四年谦充正使,与刑科给事中司马恂奉命使朝鲜,其归后撰《朝鲜纪事》一卷(有明抄本),又将在朝鲜期间唱和所得诗文辑编为《辽海编》四卷,收录中﹑朝文人所作近三百篇,有成化五年倪岳刊本。后朝鲜所刊《(庚午)皇华集》亦收谦诗一百一十余首。谦诗文当时皆称作手,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其《玉堂稿》一百卷又《南宫稿》二十卷又《上谷稿》八卷又《归田稿》四十二卷又《倪文僖公集》三十二卷。《倪文僖公集》三十二卷为其手自校订者,凡赋辞琴操古今体诗诗余十一卷,颂赞表笺箴铭一卷,文二十卷,有弘治六年(1493)倪岳刊本,卷首李东阳序谓其所著《玉堂》﹑《上谷》﹑《归田》﹑《南宫》诸稿共“为卷百七十”,倪岳跋谓此集所收诗文八百九十篇,分三十二卷,则汰存仅五分之一。又有清抄本《倪文僖公全集》六十九卷,内《上谷稿》四卷﹑《南宫稿》六卷﹑《归田稿》十卷﹑《玉堂稿》四十九卷,亦与著录不合,非全本也。诗文承台阁之体,而未流于冗阘肤廓。《四库全书》据弘治本收《倪文僖集》三十二卷,《总目》“提要”云:“谦当有明盛时,去前辈典型未远,故其文步骤谨严,朴而不俚,简而不陋,体近‘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而无其末流之失,虽不及李东阳之笼罩一时,然有质有文,亦彬彬然自成一家矣。”徐泰《皇明风雅》卷三〇录其诗一首。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一二录其诗三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录其诗三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二○录其诗一首。清邵伯英《海虞文征》录其文二篇﹑诗二首。清朱绪曾《金陵诗征》卷一三录其诗十六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卷一七录其诗十四首,按语云:“余观其七古,劲健拔俗,不愧当家,固不失为一时骚雅之选也。”程敏政《皇明文衡》卷三七录其文一篇。清陈元龙《御定历代赋汇》录其赋六篇。近人赵尊岳《明词汇刊》录其词十三首为《倪文僖公词》。生平见刘珝《倪公墓志铭》(《古直先生文集》卷一四)﹑陈镐《倪公谦传》(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三六)﹑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卷五﹑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三﹑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八三。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