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蔡元培
释义
蔡元培

(1868—1940)字鹤卿,号民友,改号孑民。浙江绍兴人。少孤,而好学。曾入同邑徐树兰“古越藏书楼”校书,得博览群籍。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次年会试联捷,十八年补殿试,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甲午战后,痛愤国势衰微,欲求自强,留意西学,同情维新,尤服膺谭嗣同。戊戌政变后南归,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并主嵊县剡山书院,提倡新学。《辛丑条约》签订,愤清廷腐败,渐生革命之志。二十七年赴沪,任教南洋公学。次年,与章炳麟﹑蒋观云等创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又办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创编《俄事警闻》(后改《警钟日报》),提倡民权﹑女权,鼓吹反帝排满。三十年,与陶成章等组光复会,任会长。次年加入同盟会,主上海分部。三十三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习哲学﹑美学﹑文学等。1911年回国,旋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试改革教育,废除读经。因反对袁世凯,辞职,至德国世界文明史研究所从事研究。1913年因宋教仁被刺案回国,“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法国,从事著述。1916年归,任北京大学校长,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治校,提倡科学﹑民主,扶植新文化。“五四”运动时愤政府镇压学生,一度辞职。后曾赴欧美考察教育。1923年再度辞职赴欧,于汉堡大学研究民族学,至1926年回国。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委﹑大学院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监察院长。1929年后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32年与宋庆龄等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坚主抗战,赞成国共合作。1937年移居香港。病卒于港。蔡元培与王国维同为中国近代美学之开创者。其美学观导源康德,而能汇通中西。持超功利之“纯粹美感”论,以“超脱”﹑“普遍”﹑“有则”﹑“必然”为“美感之界说”,强调“情感作用”与“具体想象”提倡美育。《石头记索隐》则开索隐派红学之端。工诗文,并撰小说《新年梦》。著述合刊《蔡元培全集》。生平事迹见蔡元培述﹑黄世晖记《蔡孑民先生传略》,高平叔《蔡元培年谱》。(王飚)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