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蒲松龄 |
释义 | 蒲松龄 (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山东淄川人。幼有逸才,十九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之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受知于施闰章,赞为“观书如月,运笔成风”。顾久困于科场,以诸生授徒于家数十年,并一度游幕宝应﹑高邮等地。康熙五十年七十一岁时始援例为岁贡生。一生肆力于诗古文,与同乡李希梅﹑张笃庆﹑张履庆诸名士结郢中诗社,以风雅道义相劘切。新城王士禛素奇其才,谓非常流辈所及。不但擅长文学,于经﹑史﹑哲理﹑天文﹑农桑﹑医药等也有研究。著有《聊斋文集》四卷﹑《诗集》六卷(又有四卷本)﹑词一卷,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评谓:“其生平之侘傺失志,濩落郁塞,俯仰时事,悲愤感慨,又有以激发其志气,故其文章,颖发苕竖,恢诡魁垒,用能绝去町畦,自成一家。”《晚晴簃诗汇》卷三八评谓“能自达其志”。二十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志异》,成书在四十岁前后,以后又不断增订﹑修补,年五十始写定。《墓表》称其书为八卷。手稿本已很不完整,流传抄本﹑刻本较多,有十六卷本﹑十八卷本及今在淄博市周村发现的二十四卷抄本。别有刘瀛珍编《聊斋志异遗稿》四卷﹑《附录》一卷。《聊斋志异》托于狐鬼荒幻,意在警发薄俗,向来被推为清代文言短篇小说之冠。此外,又有通俗俚曲十四种,计有《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快曲》﹑《丑俊巴》﹑《禳妒咒》﹑《增补幸云曲》﹑《富贵神仙后变磨难曲》等。杂著《身语录》﹑《怀刑录》﹑《历字文》﹑《日用俗字》﹑《农桑经》,戏《南吕调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等。路大荒曾整理为《蒲松龄集》,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生平事迹见《国朝耆献类征》卷四三一﹑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胡适《辨伪举例》﹑《醒世姻缘传考证》﹑路大荒《蒲柳泉先生年谱》。(周秦)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