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苏曼殊
释义
苏曼殊

(1884—1918)原名戩,字子穀;更名元瑛,又作玄瑛,改字子谷,而以法号曼殊行世,另有南国行人等别号四十余个。祖籍广东香山(今属珠海市),生于日本横滨。祖父仕昌(瑞文)以洋务起家。父朝英(杰生)在横滨经商,娶日女河合仙为妾。又与河合仙之妹贺哈𠺢私合,生曼殊,由河合仙抚养。曼殊六岁随大母黄氏回原籍。七岁起读私塾。九岁时其父经商失败,归国,家道中落。十三岁随姑母彩屏至上海,习英文。十五岁随表兄林紫垣赴日本横滨,入华侨所办大同学校读书,寄居林寓。十九岁毕业,拟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不果,改入东京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是年加入中国留日学生的革命团体青年会。翌年改入东京成城学校,并先后加入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因遭林紫垣反对,同年秋被迫辍学回国。先赴苏州任吴中公学英文教员。旋赴上海,助章士钊﹑陈独秀编《国民日日报》。发表诗文及半译半著小说《惨社会》,开始崭露头角。在此期间,曾随章士钊赴长沙,参加华兴会成立会。不久《国民日日报》停刊,先赴香港投奔革命党人陈少白。继赴广东惠州削发为僧,从此以法号曼殊行世。次年初返香港,欲刺保皇派头目康有为,不果。此后即以教书﹑编辑﹑卖文为业,足迹遍大江南北及日本﹑南洋各地。前后执教于长沙实业学堂(1904年)﹑南京陆军小学(1905年)﹑长沙明德学堂(1906年)﹑芜湖皖江中学(1906年)﹑爪哇华侨所办中华学校(1909—1912年)﹑安庆高等学校(1912年)等学校。参与编辑的报刊有《太平洋报》(1912年)﹑《民国》杂志(1914年)等。最后贫病而卒,年仅三十五岁。

苏曼殊身世奇特,经历坎坷,致其性格反常,不守绳墨,有“奇人”之称。多才多艺,诗﹑文﹑小说﹑绘画皆工,日文﹑英文﹑梵文皆通,尤以诗歌成就最大,有“诗僧”之誉,是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代表作家之一。章太炎赞其人品曰:“广东之士,儒有简朝亮,佛有苏元瑛,可谓厉高节,抗浮云者矣。”(《书苏元瑛事》)柳亚子更评其一生曰:“他乃一个天才文学家,极富浪漫性;他并不参与革命事业,但革命思想极其热烈,对于社会问题亦复如是。我可以把‘神龙见首不见尾’﹑‘贤者不可测’二句来做他的传赞。”(《苏曼殊之我观》)其著译达三十余种,因多散佚,柳亚子将所存者辑为《苏曼殊全集》,主要作品有诗约百首﹑小说七种﹑《拜轮诗选》等。作品曾以各种版本流行,总计达六七十种。生平事迹见柳无忌《苏曼殊年谱》(1927年12月上海北新书局版《苏曼殊年谱及其他》)﹑柳亚子《重订苏曼殊年表》(1933年9月上海开华书局版《普及版曼殊全集》附)和《苏曼殊传略》(《文艺茶话》1932年1卷4期)等。(裴效维)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7 13: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