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羊侃 |
释义 | 羊侃 (495—548)南朝梁武将﹑文人。字祖忻。泰山梁甫(今山东泰安)人。少随其父在北魏。梁武帝大通三年(529),率部投南,授散骑常侍﹑徐州刺史。中大通四年(532),授兖州刺史,随元法僧北讨。军罢,入为侍中。五年,封高昌县侯。累官太子左卫率﹑都官尚书﹑衡州刺史。太清二年(548),侯景反,攻陷历阳,进逼建康。侃率军守御,纪律严明。其长子为景部所获,执至城下,以为要胁,侃终不屈。是年十二月,遇疾,卒于城中。年五十四。赠侍中。侃雅爱文史,博涉书记,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大同三年(537),武帝幸乐游苑,制《武宴诗》三十韵以示侃,侃即席应诏和作。帝览而善之,誉为“邹﹑鲁遗风,至今不绝”。又善音律,尝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其作品今均不存。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