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罗隐
释义
罗隐

(833——910)本名横,字昭谏,行十五,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少英敏,善属文,诗名藉甚,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为时所忌。举进士,十上不第,遂改名为隐。咸通十一年,入湖南幕,为衡阳主簿,后又从事淮﹑润诸镇,皆不得意。中和间,避乱隐居于池州梅根浦,自号“江东生”。光启三年,投杭州刺史钱镠,惧不见纳,以其《夏口》诗标于卷首,有云:“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钱镠览之大笑,因加殊遇,表奏为钱塘县令。历秘书省著作郎。景福二年九月,钱镠为镇海节度使,隐为其掌书记。天祐三年,转司勋郎中,充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朱全忠曾以谏议大夫召,不行。后梁开平二年,钱镠表授吴越国给事中,世称罗给事。三年,迁盐铁发运使,十二月十三日,病卒,年七十七。隐工诗善文,尤精小品。咸通八年,隐辑其文成《谗书》。方回谓此书“乃愤闷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泄其怒之所作”(《谗书跋》)。其中如《英雄之言》﹑《说天鸡》﹑《叙二狂生》﹑《三闾大夫意》﹑《辨害》﹑《梅先生碑》等,皆有感而发,嘻笑怒骂,涉笔成趣。故鲁迅谓“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其诗与罗虬﹑罗邺齐名,时号“三罗”,以隐最为杰出。其诗多怀才不遇之感,间有刺时讥世者。诗风浅易流畅,尤善提炼口头语。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自遣》),“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蜂》)等,成为后人谚语,实开宋理学家诗一派。清戴京评其诗云:“罗绍谏诗言中有响,三百篇后颇寓讽谏之意。或者以其语多平易而忽之,要之胜填词豪艳而无当于兴感者什百矣。况其精邃自然处,正复不让唐之初盛。”(《罗昭谏集序》)当时魏博节度使罗绍威酷好其诗,称隐为叔父,且效其作,并自名诗集曰《偷江东集》。隐书法亦精。《宣和书谱》评云:“隐虽不以书显名,作行书尤有唐人典型”,“略无季世衰弱之习,盖自胸中所养,不为世俗浅陋所移尔。”所著颇多。《崇文总目》著录有《罗隐集》二○卷﹑《吴越掌记集》三卷﹑《江东后集》一○卷﹑《甲乙集》一○卷﹑《赋》一卷﹑《罗隐启事》一卷﹑《谗书》五卷﹑《谗本》三卷﹑《湘南应用集》三卷﹑《淮南寓言》七卷﹑《吴越应用集》三卷﹑《两同书》二卷。其他书录尚著录有《妖乱志》﹑《汝江集》三卷﹑《歌诗》一四卷等。集散佚颇多。今人雍文华所辑《罗隐集》收《甲乙集》﹑《谗书》﹑《广陵妖乱志》﹑《两同书》﹑《杂著》,较为完备。《全唐诗》编其诗为一一卷,见卷六五五至卷六六五。此外,卷八七一收其联句一﹑《全唐诗补遗》四又补诗一首﹑《全唐诗逸》卷上尚录有其诗断句一联。《全唐诗补编·补逸》卷一三补收诗一首,《续补遗》卷一一又补八首,《续拾》卷四五亦补诗五首一七句,移正一首,重录二首。《全唐文》编其文为四卷,见卷八九四至卷八九七。生平事迹见沈嵩《罗给事墓志》﹑《五代史补》卷一﹑《吴越备史》卷一﹑《旧五代史》卷二四本传﹑《唐诗纪事》卷六九﹑《唐才子传校笺》卷九。汪德振著有《罗隐年谱》。(吴在庆)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5: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