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陆游
释义
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孙﹑宰子。始生两岁,随父避金军南逃,历尽丧乱之苦。绍兴十三年,与进士试落第。二十三年,参加锁厅试为第一。次年,参加礼部试,列秦桧孙秦埙之前,由此触怒秦桧,被黜落。二十八年,以恩荫为福州宁德主簿,调福州决曹。三十年,擢敕令所删定官,迁大理司直兼宗正簿,罢归山阴。孝宗继位,调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为镇江府通判,力赞张浚北伐。后宋军于符离溃师,张浚被挤去职,陆游亦改任隆兴府通判。乾道二年,又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罪名免职。五年,起为夔州通判。八年三月,王炎宣抚川陕,辟为权宣抚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在此期间他身着戎装,驱驰于汉中一带,开始了“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斗生涯。同年十月,王炎奉调回临安,陆游改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九年,权通判蜀州,摄知嘉州。淳熙元年春,复返蜀州任,摄知荣州。二年,范成大帅蜀,辟游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三年,权知嘉州,未赴任,言者论其“不拘礼法,恃酒颓放”,遂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江西常平。以擅发义仓米赈灾,给事中赵汝愚劾之,与祠,闲居六年。十二年,起知严州,除军器少监。绍熙元年,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二年,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秘书监。三年,书成,升宝章阁待制,致仕。后应韩侂胄之请,撰写《南园》﹑《阅古泉记》。嘉定二年除夕卒,年八十五。陆游是宋代著名爱国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江西诗派盛行之时,他经历了一个从学习江西诗派到摆脱江西诗派影响的创作历程。在少年时代,他曾向曾几学习作诗,对吕本中提倡的“活法”极为赞赏,谓“我得茶山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赠应季秀才》)。但到中年以后,却对江西诗派诗论主张多有批评,对江西诗派末流过分讲求雕章琢句弊病,表示不满,认为“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读近人诗》),甚至对“活法”也提出了质疑,“区区圆美非绝径,弹丸之评方误人”(《答郑虞任检法见赠》)。陆游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成就最大,被誉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今存诗九千三百馀首。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三次较大变化。在入蜀以前,他宗杜甫,受江西诗派影响较大,虽穷极工巧而仍归雅正。这一期间诗作很多,但后来多被删削,今存者仅二百馀首。入蜀以后,尤其是在汉中抗金前线时期,其诗更增闳肆,自出机杼,尽其才而后止,这一时期的诗作完全奠定了他在诗歌史上自成一家的崇高地位。晚年闲居山阴,诗风渐造平淡,早年求工见好之意亦尽消除,“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文章》)。陆游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收复中原是他一生反复咏吟的主题,青年时代他就立下“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的宏志。到中年壮志未酬,更显得义愤填膺,“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直至晚年他还表示“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即使在弥留之际,他仍然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故土,悲愤地道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的遗愿。他的抗金宏愿不能实现,是由于主和派投降卖国所致,因此他对朝廷中的主和派充满愤恨,“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桧)”(《追感往事》),“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救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其馀如《关山月》﹑《陇头水》﹑《感事》,无不表现出这种强烈的憎恶之情。他对沦陷区的人民充满关切,“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题海首座侠客像》),“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对老百姓的痛苦表示出极大的同情。除了这种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之外,陆游还写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情怀的诗篇,无论写景咏物,议论感怀,都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陆游的诗各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俱各擅长,清赵翼谓“放翁以律诗见长,名章俊句,层见叠出,令人应接不暇。使事必切,属对必工;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也”,“其古体诗,才气豪健,议论开辟,引用书卷,皆驱使出之,而非徒以数典为能事。意在笔先,力透纸背,有丽语而无险语,有艳词而无淫词,看似华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瓯北诗话》卷六)。确实,在他的诗集中,像“病树有凋叶,残蝉无壮声”(《秋怀》),“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徙倚》),“树杪忽明知月上,竹梢微动觉风生”(《池上》),“水浅游鱼浑可数,山深药草半无名”(《山行》),“溪鸟低飞画桥外,路人相逢绿荫中”(《衡门独立》),“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无不为脍炙人口的佳句。陆游的诗歌由于数量巨大,因此在艺术上也有不足之处,有时用笔率意,疏于锤炼,故显得句式重复,凝炼不足。陆游也擅长词,刘克庄称其词“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后村诗话》续集卷四),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回忆当年从军的往事,叹息年已老而功业未就,抒发满腔悲愤,风格苍凉而又豪放。其馀如《水调歌头·多景楼》“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泌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无不寄托着词人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词风近似于苏轼的清旷超迈﹑辛弃疾的沉郁苍凉。他也有一些词纤丽似秦观,《钗头风》(红酥手黄滕酒)为怀念故妻之作,情意哀怨惆怅,尤其是词末的三叠字“错错错”﹑“莫莫莫”,更为后世词评家所称赏。他还有一些寓意高远的作品,如著名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花的孤高自洁,譬喻自己不慕荣利与至死不渝的情操。但是陆游的词显然不能与其诗相提并论,《四库全书总目》称“平心而论,游之本意,盖欲驿骑于二家之间(按:苏轼﹑秦观),故奄有其胜,而皆不能造其极”(卷一九八)。陆游亦以文名于当时,陆子遹称其文取则于韩愈﹑曾巩,“禀赋宏大,造诣深远,故落笔成文,则卓然自为一家,人莫测其涯涘”(《刊渭南文集跋》)。如《烟艇记》﹑《书巢记》﹑《居室记》,记述与乡民生活情状,清新隽永,富有情韵;《韩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傅给事外制集序》,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而《上辛给事书》﹑《澹斋居士诗序》,则阐述他对文学的独到见解。陆游的著述甚丰,著有诗集《剑南诗稿》二十卷﹑《续稿》六十七卷,今存宋刊本(残)﹑明毛晋汲古阁刊本。文集有《渭南文集》五十卷,最初刻于南宋嘉定时,今存两种版本:五十卷本,有宋嘉定十三年溧阳学宫刊本(残)﹑明弘治十五年铜活字本﹑明毛氏汲古阁刊本;五十二卷本,有明正德八年梁乔刊本﹑明万历刊本﹑《四库全书》本。今人整理本有中华书局1976年出版诗﹑文合集《陆游集》简体字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词集在宋代已有单刻本《放翁词》一卷行世(《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今存明毛晋汲古阁刊本(作二卷)﹑《四库全书》本。另外他还著有《老学庵笔记》十卷,今存《稗海》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入蜀记》四卷(影宋抄本作六卷);《家世旧闻》二卷,今存明毛氏汲古阁刊本﹑明穴砚斋抄本。《全宋词》第三册收其词一百四十馀首。《全宋诗》卷二一五四至二二四一录其诗八十八卷。《全宋文》卷四九二三至四九五五收其文三十三卷。事迹见《宋史》卷三九五本传,清赵翼﹑钱大昕﹑葛万里分别编有《陆游年谱》,今人于北山﹑朱东润﹑夏承焘也各自编有《陆游年谱》。(棘园)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