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镗 |
释义 | 秦镗 (1466-1544)字国和,号乐易,又自号类樗子﹑类樗山人。生于成化二年(1466)六月初七。南直常州府无锡(今属江苏)人,秦旭长孙。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双亲殁后不思进取,嘉靖中召选人不愿试者授以散衔致仕,循例授南京都察院都事。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月二十二,年七十九。既绝时名,遂以诗寄兴。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其《樗林摘稿》三卷附录一卷,现存嘉靖三十九年其子秦淮﹑秦漳刊本,卷首有倪容﹑胡杰及其子秦瀚序,内收诸体诗二百余首﹑词六首,附录则为墓铭﹑颂﹑赞等。其诗多写闲适生活﹑淡泊心境,亦多酬唱赠和之作。《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樗林摘稿》三卷附录一卷,“提要”云:“镗隐居不仕,绝意时名,其于诗,特以寄兴。故附录诸篇,皆叙其隐德而不及其文章,朱彝尊《明诗综》亦未采录一篇云。”清顾光旭《梁溪诗钞》卷六录其诗三首。清秦彬《锡山秦氏诗钞》前集卷四录其诗十七首。清周有壬《梁溪文钞》卷八录其文一篇。近人秦毓钧《锡山秦氏文钞》卷一录其文三篇。生平见文徵明《乐易先生墓志铭》﹑徐问《乐易公传》﹑唐顺之《乐易秦公墓表》(《樗林摘稿》附录),又见叶夔《毘陵人品记》卷七。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