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充 |
释义 | 王充 (27—?)东汉哲学家﹑文学理论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祖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先世以军功徙会稽。充自幼聪敏,少孤,乡里称孝,年六岁始就读。八岁入书馆,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为人清重,慎交游。后入洛,受业太学,师事班彪,好博览,不事章句。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记,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学成,归乡里,屏居教授。后仕为县,任掾功曹,又为郡都尉府,亦任掾功曹。后为州从事。以议事不合,免。友人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章帝特诏公车征,病不行。和帝永元中,病卒于家。 据《抱朴子·内篇·自叙》,谓王充年六十,作《论衡》。《论衡·自纪篇》云:“充既病俗情,作《讥俗》之书。又闵人君之政,徒欲治人,不得其宜,不晓其务,愁精苦思,不睹所趋,故作《政务》之书。又伤伪书俗文多不诚实,故为《论衡》之书。”又病时人以为昔古之事,所言近是,信之入骨。不可自解,故作《实论》。章和二年(88),充“年渐七十”(实六十二),又作《养性》之书,凡十六篇。今诸书俱佚,唯《论衡》独存。凡八十五篇,亡《招致》一篇,存八十四篇。 王充生当东汉中叶,五行谶纬之说盛行,其书专伦迷信谶纬之不足信。其《论衡·佚文篇》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其书颇能驳斥当时种种迷信符瑞之说。充不信鬼神,其《论死篇》曰:“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世能别人物不能为鬼,则为鬼不为鬼尚难分明;如不能别,则亦无以知其能为鬼也。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此论与桓谭及南朝齐梁范缜之论同为唯物主义之卓见。 《论衡》论文之今古,亦有卓见,其言曰“夫俗好珍古而不贵今,谓今之文不如古书。夫古今一也”(《案书篇》)。《论衡》又有《宣汉》﹑《恢国》诸篇,论汉世之盛,胜于三代。虽不免歌颂帝王,在当时亦属卓见。 《论衡》一书,号称难读。注本以近人刘盼遂《论衡集解》为最善。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