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令 |
释义 | 王令 (1032——1059)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年幼丧父,随叔祖父王乙徙于官所,遂为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少时尚意气,后折节读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为业,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等地。至和元年,王安石奉诏入京,途经高邮,王令以《南山之田》诗投贽,深受安石赏识,以其妻妹嫁之。后主高邮州学,未几辞去,迁居润州。地卑下潮湿致疾,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王令虽然早卒,然当时却负盛名。他的一些史论文章借古喻今,文笔恣肆,其《过唐论》王安石以为“方贾谊《过秦论》不及,而驰骋过之”(《墨庄漫录》卷三)。诗歌主要受韩愈的影响,兼有李贺﹑卢仝诗之雄奇豪放,《四库全书总目》说:“(王)令才思奇轶,所为诗磅礴奥衍,大率以韩愈为宗,而出入于卢仝﹑李贺﹑孟郊之间,虽得年不永,未能锻炼以老其材,或不免纵横太过,而视局促剽窃者流,则固倜倜乎远矣。”(卷一五三)他有很多诗直接抨击社会黑暗,反映民生疾苦,如“沟中老弱转流尸,夫不容妻母弃儿”(《和洪与权逃民》),“高堂食饮岂无弃,愿从犬彘求其馀”(《饿者行》),这些诗均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脉相承,体现出作者对社会的关切。《原蝗》诗借蝗虫与冥官的答辩,抨击人世间的不公正,想像独特,鞭辟向里,堪称奇作。在《暑旱苦热》诗中,以“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的诗句,表现出一种与民同忧乐的思想,刘克庄称赞为“骨气苍老,识度高远”(《后村诗话》前集卷二)。其馀一些写景抒情小诗也写得清新闲逸,别具一格,像“小园桃李春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渰渰》),“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春游》),都是脍炙人口的佳篇。著有《广陵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有《王令集》二十卷﹑《广陵文集》六卷)。其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诸本卷数多寡不一,现存明抄本﹑《四库全书》本﹑民国刘氏嘉业堂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沈文倬校点本《王令集》。《全宋诗》卷六九○至七○八录其诗十九卷。《全宋文》卷一七四一至一七四八收其文八卷。事迹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刘发《广陵先生传》﹑《广陵先生行实》(均见《广陵集》附录),《东都事略》卷一一五。沈文倬编有《王令年谱》。(李文泽)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