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璟 |
释义 | 沈璟 (1553-1610)字伯英,号词隐,晚更字聃和,号宁庵。南直苏州府吴江(今属江苏)人。生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二月十四。隆庆二年(1568)十六岁补邑弟子员。万历元年(1573)中举,明年进士,授兵部职方司主事。越五年,升礼部仪制司员外郎,改吏部稽勋司﹑考功司﹑验封司。十四年以上疏立储及为王恭妃请封号,忤旨,降三级,左迁行人司正,十六年夏为顺天乡试同考官,升光禄寺丞,旋受乡试主考官舞弊案牵连,引疾乞归。家居二十余年,三十八年卒,年五十八。工行草书,能诗,尤有词曲之嗜,妙解音律,每客至,谈及声律,辄娓娓剖析,终日不倦。告归家居,遂得全心致力于戏曲,潜心研究音韵格律。尝釐正同里沈义甫《乐府指迷》一卷,别辑《南词韵选》十九卷,作《考定琵琶记》等,又增订蒋孝《南九宫十三调谱》为《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一名《南词全谱》)二十二卷,成为昆曲曲牌规范,今皆传世。另尚有《古今词谱》﹑《论词六则》﹑《唱曲当知》﹑《遵制正吴编》等曲学著作,皆为审音家所宗,今未见传。所撰传奇十七种,总名《属玉堂传奇》。现存七种:《红蕖记》二卷四十回,有万历间继志斋刻本,据唐人裴铏小说《郑德璘传》(《全唐五代小说》卷六四)敷衍;《埋剑记》二卷三十六出,有万历间继志斋刻本,以唐人牛肃小说《吴保安传》(《全唐五代小说》卷九)为素材;《双鱼记》二卷三十回,有万历间继志斋刻本,演宋人王明清《摭青杂说》所载单符郎﹑邢春娘故事;《义侠记》二卷三十六出,有万历间继志斋刻本,叙《水浒传》中“武十回”故事,惟增武松聘妻等少量情节人物;《桃符记》二卷三十出,有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杨俊生抄本,据元郑挺玉《包龙图智勘后庭花》杂剧之情节人物增饰创作;《坠钗记》二卷三十一出,有清顺治七年(1650)桃月抄本,演崔嗣宗﹑何兴娘夫妻遇难最终复合故事,本事出瞿佑《剪灯新话》卷一《金凤钗记》;《博笑记》二卷二十八出,有天启三年(1623)刻本,演十个“博笑”故事,每事二出或四出。另《十孝记》﹑《分钱记》﹑《鸳衾记》﹑《四异记》﹑《凿井记》﹑《珠串记》﹑《奇节记》﹑《结发记》八种存残曲或残出;《合衫记》﹑《分柑记》,已佚。又曾改定汤显祖《牡丹亭》为《同梦记》,仅存残曲;改定《紫钗记》为《新钗记》,已佚。沈璟倡“场上之曲”,崇尚语言本色,为时戏曲吴江派之领袖。时人或谓其于曲学,“法律甚精,泛澜极博,斤斤返古,力障狂澜,中兴之功,良不可没……盖词林之哲匠,后世之师模也”(王骥德《曲律》卷四)。或批评其“审于律而短于才,亦知用故实﹑用套语之非宜,故作当家本色俊语,却又不能,直以浅言俚句,掤拽牵凑”(凌濛初《谭曲杂札》)。时曲界有沈(璟)﹑汤(显祖)之争,所谓“临川之于吴江,故自冰炭”,实各执一偏,故吕天成云:“徜能守词隐先生之矩矱,而运以清远道人(汤显祖)之才情,岂非合之双美乎?”(《曲品》)戏曲之外,有散曲集《情痴寱语》﹑《词隐新词》各一卷及《曲海青冰》二卷,皆佚,冯梦龙《太霞新奏》﹑张琦《吴骚二集》等选本及《南词新谱》﹑《曲品》等共保存其套数四十三套﹑散曲十七支。诗文著述有《属玉堂稿》四卷,未见传。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三九录其诗三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五二录其诗二首。清沈祖禹《吴江沈氏诗录》卷二录其诗十四首。清吴廷谔《吴江诗粹》录其诗十三首。清周铭《松陵绝妙词选》卷一录其词四首。生平见《(康熙)吴江县志》卷三二﹑《(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四〇﹑清张廷玉《明史》卷二〇六﹑清沈始树《吴江沈氏家传·宁庵公传》。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