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梅国桢 |
释义 | 梅国桢 (1542-1605)原名鼎,改名国桢,字克生,号衡湘。湖广黄州府麻城(今属湖北)人。生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九月十九。少以雄杰称,善骑射。隆庆元年(1567)举于乡,再试落第,客居京师十余载,与徐渭﹑汤显祖﹑胡应麟﹑赵士祯﹑袁宏道交。万历十一年(1583)与弟国楼同中进士,除顺天府固安知县,十五年迁河南道御史。二十年宁夏哱拜反,诏遣李如松为提督往讨之,命国祯监军。如松用国祯谋破敌,二十一年论功擢太仆寺少卿,寻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二十六年迁官至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二十九年以父丧解任归,三十三年五月十五卒,年六十四,赠右都御史。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其《西征奏议》二卷﹑《西征集》十卷又《燕台遗稿》二卷。《西征奏议》二卷有明刊本。其诗文著述两种皆存,《梅司马燕台遗稿》二卷存万历刊本;《西征集》十卷首一卷有崇祯十一年(1638)刊本,吴应箕等序,共存文二十余篇﹑诗一百四十余首。清廖元度《楚风补》卷二四录其诗二首。清高士熙《湖北诗录》录其诗二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一四上录其诗一首。生平见袁中道《梅大中丞传》(《珂雪斋全集》卷一六)﹑清钱谦益《梅公神道碑铭》(《牧斋初学集》卷六四)﹑清张廷玉《明史》卷二二八。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