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鼎昌 |
释义 | 杨鼎昌 (1842—1912)字种珊,号悔吾。晚年匿迹成都自号槐市遗民。江苏阳湖(今常州市)人。其祖父杨景泰曾任广西苍梧县知县。父杨艮元以县丞需次陕西,早逝。杨鼎昌随母洪氏寄居外祖父家,著籍长安。同治十二年(1873)中举。次年中进士,入翰林院,改授山西灵石县知县。旋丁母忧辞官,主讲渭南五凤书院。服满,任四川犍为县知县。其后历任华阳﹑遂宁﹑新繁﹑彭县知县,峨边厅通判,绵州﹑泸州﹑忠州直隶州知州,成都知府。后升任道员。性倜傥﹑刚直,喜诙谐,善饮酒。为政主行黄老之旨。工诗及骈体文。杨联奎曰:杨鼎昌“当肄业关中书院时即擅才子之誉。洎以庶常改官,由晋而蜀,由令而守,忠爱肫诚,尤得稷契之旨,每有句争传诵焉。然仕不大昌,所历名山大川,气象万千,亦徒供岸帻闲吟如骚人逸士者之所为,不获尽展怀抱。晚经世乱,境益拂逆,情益凄苦,一樽键户而已;然则先生虽不得行其志,而师友之益,江山之助,境之所遇,情之所触,其于为诗之道固甚备也”(《贻清白斋诗抄·序》)。著有《贻清白斋诗抄》二卷﹑《贻清白斋骈体文抄》。生平事迹见《贻清白斋诗抄》卷首所载王典章《杨鼎昌传》。(赵慎修)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