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韵谱 |
释义 | 杨韵谱 (1882—1957)又名金玉,艺名还阳草。河北高阳人。幼入易县祥庆和科班习河北梆子,工花旦。在北京﹑天津﹑上海及东北各地演出。曾搭田际云玉成班,亦在王钟声新剧团中演出过。1914年,与丁剑云创办志德坤社(1918年更名奎德社),主持社务,兼任编剧﹑导演及舞台设计。以进行通俗教育﹑移风易俗为宗旨,编演大批梆子﹑皮黄新戏,并在表演及舞台设计诸方面进行一系列革新,建立戏曲的导演制度,配置新式舞台美术装置,运用灯光布景,熔话剧与戏曲为一炉。1952年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自1912至1937年间,共创作﹑改编﹑整理皮黄﹑梆子剧本五十余个。其中,取材于时事和古今小说的有《南皮双烈女》﹑《自由误》﹑《家庭祸水》﹑《啼笑姻缘》﹑《湖天幻影》﹑《江城》﹑《孝友泪》﹑《势力眼》﹑《辛十四娘》﹑《梁武帝》﹑《大男》等;据翻译作品改编的有《巴黎二孤女》﹑《复活》﹑《茶花女》﹑《党人魂》等,据传奇剧本和梆子老本改编的有《玉尺缘》﹑《凰求凤》﹑《慕艳惊莺》﹑《十五贯》﹑《巧报恩》等,据电影故事改编的有《渔光曲》﹑《空谷兰》﹑《姊妹花》等。影响最大的是据南开新剧团同名话剧改编的《一元钱》﹑《华娥传》﹑《仇大娘》﹑《恩怨缘》﹑《一念差》等剧,演出时,天津学界曾组织五十余人的观摩团赴京观看演出。生平事迹见景孤血《由四大徽班时代开始到解放前的京剧编演新剧概况》(载《京剧谈往录》,北京出版社,1985年4月出版)﹑霍晓华《评〈暗室青天〉》(载《秦风云小史》)﹑《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等。(梁淑安)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