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彝珍 |
释义 | 杨彝珍 (1807—1898?)原名彝,字湘涵,一字季涵,号性农。湖南武陵(今常德)人。道光四年(1824),充县庠生。十二年,举于乡。二十一年,试礼部报罢。二十六年,主湘阴仰高书院讲席。次年,讲学于澧州,结识贵州文人莫友芝和郑珍。三十年,成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与孙衣言寓相近,晨夕过从。咸丰二年(1852),散馆,改兵部主事。因乐善好施,赏加员外郎衔。嗣以重宴鹿鸣,再赏加四品京卿衔。杨彝珍“不乐仕宦,既改曹部,假归不出”(王先谦《杨性农先生重宴鹿鸣序》),“徜徉洞庭之滨”,“杜门著书”(洪良品《移芝叟九十寿序》)。光绪二十一年(1895),特召入都,结交汤鹏,过从甚密。与曾国藩﹑吴敏树﹑孙鼎臣﹑郭嵩焘等,皆有往来。其《录郭筠老(嵩焘)来缄》云:“默数吾湘为古文之学者,曾文正公得古文之雄,柈湖(吴敏樹)叟得古文之逸,公(指杨彝珍)得古文之洁。此三者,人杰也。”李元度认为“其文本经术,而因事设辞能曲尽万物之理”(《移芝室文集读本·序》)。诗则“得陶之意兴,杜之体气,苏之波澜”(薛福辰《移芝室诗集·跋》)。著有《移芝室文集》(又名《移芝室文集读本》)一三卷﹑《思旧集》一卷﹑《诗集》三卷﹑《移芝室律赋试帖》﹑《移芝室芟余草》一卷﹑《移芝室外集》一卷﹑《移芝室会试硃卷·朝考卷》等,合称《移芝室合集》。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六﹑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卷七﹑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卷一八等。(牛仰山)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