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王蒙2
释义
王蒙21934—

当代作家。河北省南皮县人,出生于北京,后随父母回过南皮,1937年“七七事变”后,又随父母举家迁往北京。这次“逃难”在他的童年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在北京上小学、中学期间,具有反日的民族自尊心理。1946年,即与当时的中共地下党员建立了经常的联系,开始阅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小册子、毛泽东著作和苏联、解放区的革命文艺作品,形成了他最初的向往、追求革命的人生方向和文学倾向。 1948年,不满14岁的王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热情,活跃的“少年布尔什维克”。解放后,担任北京市某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工作,任干事、副书记。

从1953年11月起,王蒙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这一作品在1956年初完成并付排,但因作者在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而未能问世,直到1979年,这一处女作才得以出版。王蒙正式发表的第1篇小说是《小豆儿》,刊于1954年9月号的《人民文学》上。1956年4月,王蒙参加了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会议。会后写了代表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于《人民文学》9月号。这篇作品因其反对官僚主义的锋芒而引起热烈讨论,它显示了王蒙引人瞩目的文学才能,也导致他被“扩大化”为“右派”。

1958年至1962年,王蒙在北京郊区参加劳动改造。1962年,调任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员。这一年,发表短篇小说《眼睛》和《夜雨》。1963年10月,王蒙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读书会,主动要求举家迁往新疆深入生活,从事创作。从1963年底到1979年,王蒙在新疆生活、劳动、工作了16年,曾任编辑、维语翻译,译介了一些维语文学作品, 在新疆的长期生活,充实、扩大了王蒙的生活经验,对他尔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8年王蒙重新发表小说,开始了他生活和创作的新阶段。1979年,他举家迁回北京,先后在北京作协、中国作协、文化部等单位工作。1983年7月—1986年5月,任《人民文学》主编;1985年9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1986年5月—1989年7月,任文化部部长。在这一时期,王蒙热情、勤奋地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评论、诗歌、杂文,多方面进行了艺术探索。这大量作品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短篇小说有《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风筝飘带》、《青龙潭》、《高原的风》、《来劲》;长篇散文《访苏心潮》;评论集有《当你拿起笔……》、《漫话小说创作》等,诗集有《旋转的秋千》,长诗《西藏的遐思》。其中《蝴蝶》、《相见时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高原的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访苏心潮》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曾镇南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9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