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南国周刊
释义
南国周刊

现代文学期刊。周刊。1929年8月创刊于上海。左明、赵铭彝编辑。上海现代书局发行。1930年6月出至第16期后终刊。共出版16期。该刊是南国社的主要刊物之一。刊物的编辑方针是:发表艺术论文、短篇小说与戏剧,关于电影、舞台剧之评论,社内同志之学术的通信,以及学校、乡村或工厂的生活报告等。关于剧运的讨论是该刊的主要内容。田汉发表了多篇论文和译作,在《第一次接触“批评家”的梁实秋先生》、《歌德与现代中国——评广州禁演“浮士德”》等文中表述了他的文艺观。他还译介了日本作家小山内薰的《日本新剧运动的径路》等论文。钱杏邨《关于南国的戏剧》一文,从南国社3次公演剧目的内容,分析了南国社从“殿堂艺术”到“民众的艺术”,进而转变为无产阶级戏剧的过程。是南国社艺术道路的一篇总结性文字。该刊还曾刊载陈涛翻译的列宁致高尔基的5封信,向国内读者介绍了列宁的文艺思想。其他重要论述有陈子展的《孔子与戏剧》等。南国社成员与戏剧界同行的来往通信是该刊另一内容,它们不仅反映了上海、广州、山东各地的戏剧运动开展情况,同时也反映了这一时期进步戏剧工作者自身的思想转变过程。刊物还刊载田汉的《一致》、《垃圾桶》,赵铭彝的译作《夜》等独幕剧。《南国周刊》发行于南国社活动的兴盛时期,它报道了社内的活动及组织情况,为研究这个著名戏剧团体留下了珍贵的史料。主要撰稿人还有黄素、姜敬舆、左明、萧崇素、郑千里、阎折梧、陈明高等。

王宗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22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