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主题先行 |
释义 | 主题先行 当代文学思潮。“文革”时期江青集团在文学创作上制造的一个论点。这个论点在江青集团垮台后不久即被揭露出来并加以批判。《安徽文艺》1977年第11期发表的欧荻的文章《生活、主题及其它——批判“四人帮”的“主题先行”论》、《山东文艺》1978年第12期发表的大可的文章《“主题先行”论批判》都指示,“主题先行”论是江青集团安在文化部的死党于会泳制造的。据揭发,于会泳曾散布说,创作是先有主题,然后根据主题选择人物,安排情节,设置矛盾,并声称只要遵循这个创作程式,就能做到“三突出”,塑造出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来;“确定主题”是搞好创作的“前提”、“方向”,这是“基础性的东西”。许多批判文章都指出,“主题先行”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作理论,而是江青集团利用文艺进行政治阴谋活动的产物。有的文章揭露“四人帮”在上海的帮刊《朝霞》的组稿方式“据说是这样的:‘四人帮’先定了‘主题’,编辑部找来一些作者,脱产半月、一月,凑‘点子’,出‘生活’,然后定人执笔,拿出初稿,再加拼凑。”“由此可以明白,‘主题先行’论其实是在宣扬‘从主观到客观’。这种‘创作’过程论,从认识论上来考察,乃是‘倒过来’的哲学在文艺论上的翻版。”(黎闻:《深得“心”传的“主题先行”论》)有的文章结合一些具体作品的“创作”,揭露“主题先行”论的反动性,比如,“《春苗》的主题,原是批判卫生战线资本主义势力的,经‘四人帮’一‘提炼’,摇身变成打倒乡村‘卫生老爷部’及其‘老爷’的‘主题’了;《欢腾的小凉河》由‘四人帮’一手‘提炼’,便从原来反映农业学大寨中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线的斗争,‘主题’晋级到斗‘走资派’、‘回击右倾翻案风’的‘方向’上去了”(丛耸:《斥“主题先行”》)。 益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696-169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