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巴山的早晨 |
释义 | 大巴山的早晨 当代诗集。雁翼著。重庆人民出版社1955年10月初版,1957年1月再版。这是作者的第一本诗集。选收作者1954年1月至1955年2月间发表的《红旗》、《谒勘测队员墓》、《大巴山的早晨》、《红百合花儿为谁开放》等诗作27首(初版29首)。书末附作者的《后记》和《再版小记》。该诗集是作者从部队转业到宝成铁路工地利用一年半的业余时间写成的。宝成铁路是沟通祖国大西南和大西北,沟通四川和首都北京的大动脉,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宝成路的修筑是5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件大事,要踏平“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必须穿越剑门山脉和大巴山脉。该集诗作就是描绘和歌唱筑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外国专家在打通天险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和他们战胜奇险所表现的坚定信念、牺牲精神和英雄行为。年轻的筑路工人们,为了架桥铺路,日夜奋战在崇山峻岭之间,“生命可终止,架桥的工作不可中断!”(《生命》);勘测队员们,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路线,攀登在弥漫着云雾的高山上,风餐露宿,有的甚至永远“躺在冰冷的山巅”(《谒勘测队员墓》);那些为了帮助修筑宝成路而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苏联专家们也和中国工人与技术人员一样,“在多少个白天里伏在桌旁/在多少个深夜里没有灭过灯光/多少回呀,冒着风雪爬过了山岗”(《小溪旁的楼房》);诗中还赞扬了铁路沿线人民对筑路工人们的热情支援,表达了他们的喜悦之情。诗集表现了5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那特有的理想主义和时代激情。诗的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风格粗犷,将神话传说与剑门、大巴山的奇峰陡崖联系在一起,颇富浪漫主义色彩。 王新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1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